重返日常生活難 美國感染疑慮仍在

林志怡 2021/04/25 15:44 點閱 3946 次
重返辦公室的過程可能比想像中痛苦。(Photo by rawpixel.com on pxhere under CC0)
重返辦公室的過程可能比想像中痛苦。(Photo by rawpixel.com on pxhere under CC0)

【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隨著疫苗施打擴大,美國逐步開始回到疫前生活,然而大學教授指出,遠距教學已經改變了生活作息以及習慣,重返通勤日常比想像中來得困難。此外,尚未施打疫苗、缺乏新冠肺炎保護力的孩子,如何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恢復社會接觸,也造成美國父母的不安。

改變「新常態」不簡單

遠距工作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被大幅減少,並削弱了人們的社交能力,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卡彭特說,Z世代與千禧世代的年輕人特別期待回到辦公室,以重新取得社交機會、累積社會資本,並減輕疫情孤獨。

但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管理系主任拉維·加延德蘭對《美國之音》指出,在疫情下,人們已經習慣了遠距的「新常態」,要調整回疫情前的工作模式,「不像打開開關那麼簡單」,且過程會令人格外疲憊。

另一方面,疫情帶給人們的恐慌與壓力從未消失,組織心理學家凱瑟琳·斯沃迪進一步指出,民眾必須重新規劃交通路徑、適應辦公室生態,包括如何與對疫情觀點不同的同事相處、修復同儕與主管關係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社交焦慮,因此從遠距工作回到辦公室工作,遠比疫情初期推廣遠距工作來得困難。

小孩還沒打疫苗

此外,據《NBC》報導,對於拜登日前喊出「重回學校」的策略,密歇根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布林克斯說,由於孩子尚未接種疫苗,加上學校無法提供足夠的社交距離,父母不見得願意將孩子送回學校,而她自己的孩子在接種疫苗前,仍會繼續維持遠距學習的模式,避免遭到感染。

在父母接種疫苗、具有對新冠肺炎保護力的狀況下,很有可能在不自覺的狀況下將病毒帶給孩子,因此教育心理學家米凱萊·波巴指出,美國父母現在仍不能放下對疫情的警戒心,並仍須在日常生活中與外界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自4月16日起,美國全面開放16歲以上的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但尚未確定16歲以下年輕人接種疫苗的日期,據美國疾管署數據,青少年與兒童更容易感染輕度新冠肺炎,但死亡率也遠低於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