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從核食到核廢水 政府不為消費者把關?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04/14 14:41 點閱 3646 次

日本政府宣布,在未來兩年內,要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稀釋後排入海中,引起周邊國家關注。

核廢水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含有大量的氫放射性同位素「氚」(tritium),氚對人體的危害是會致癌,並且主要進入人體的管道是藉由吸入或食用。也因此許多環保或是核能團體都憂心,這些輻射物質進入海水之後,會累積在食物鏈當中。

與福島五縣食品相同

福島當地本來就盛產漁獲,就算現在還沒有把核廢水排入海中,上個月三月22日,福島縣外海的許氏平鮋魚類就被驗出輻射物質超標,最後不得不停止出貨。

這並不是第一次在福島當地的海產中驗出高輻射,前年東京電力公司自己在福島核電廠港灣內,捕撈到的許氏平鮋,也是輻射超標,超標的數字甚至高達日本標準的九倍之多,更讓人憂心的是,對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輻射數字,福島縣當地的海洋中心,居然是一問三不知,至今還不知道高輻射的原因。

日本決定要將核廢水排入海中,影響當地的鱈場蟹、高腳蟹,還有秋刀魚。對於台灣漁民來說,北太平洋的秋刀魚,是台灣漁民的主力魚種,雖然政府一再強調,都會進行檢驗,但是如果數據達標,民眾就自然而然會放心,那也實在是天方夜譚。福島五縣的農產品,至今無法進入台灣,理由也是一樣,民眾無法安心。

積極參與 數據服人

要讓民眾放心,政府就必須要更加積極跟日本溝通,目前日本的周邊國家都反對日本把核廢水排入海中,台灣也不例外,不過台灣是由原能會來具名反對,身居部會之首的行政院,沒有強烈質疑,這樣的力道恐怕難以讓人滿意。

在這裡不是要政府講話比大聲,但是應該積極要求參與監管。如果排放廢水的標準真的能夠降到日本本土標準的四十分之一,那台灣也應該派人到當地監督,而不是一味採信日本人的數據。

台灣政府的矛盾常常在食品安全跟國家戰略利益之間擺盪,例如美豬,一方面強調安全,一方面又禁止學校跟公家機關使用,這樣矛盾的決策讓人摸不著頭緒。之所以會這樣,就是政府決策得不到人民信賴,與其信心喊話般地贊成,不如實際拿出數字來說服民眾。

國民健康高於戰略

政府不但要爭取派人去日本監督核廢水的排放,還必須要求參與排放的決策,畢竟廢水一旦排入海中,台灣就是受影響的國家之一,這不只是日本的國內危機,更是台灣人切身相關的公安問題。

以現在新冷戰的態勢,台灣跟美國日本是緊密站在一邊,往往因為這層戰略關係,讓台灣面對日美總是放軟身子,避免激怒盟友。不過在這次的核廢水事件中,民眾需要的是真實的科學數據,不是要台灣政府跟日本嗆個你死我活,而是盡力把科學數據揭示清楚,不要為了戰略,忘了國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