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人不瘋魔不成活-舒曼的狂歡

蕭旭岑 2021/04/08 15:47 點閱 6688 次
偉大的義大利鋼琴家米開蘭傑里(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75年在EMI的版本,超脫一切之上,是這首曲子最完美的詮釋
偉大的義大利鋼琴家米開蘭傑里(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75年在EMI的版本,超脫一切之上,是這首曲子最完美的詮釋

享譽國際的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最近推出新作《第一人稱單數》,裡面一篇〈謝肉祭〉(Carnaval),主題是德國大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的鋼琴作品Carnaval(一般翻成「狂歡節」),藉由這部作品,談人生偶遇以及撼動內心深處的無以名狀之物。

舒曼作品被低估

去年剛過兩百一十歲冥誕的舒曼,是浪漫樂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舒曼的作品熱情而美麗,宛若色彩繽紛的蔥鬱森林,他音樂的美,極富深度與人生的豐富性,可以咀嚼一輩子,而絲毫不覺厭倦。多年來,我一直覺得舒曼的作品還是被世人低估了,他的偉大成就,絲毫不遜於他一手提攜的布拉姆斯。

村上借文章主角之口,表達他對Carnaval《狂歡節》這套曲子的熱愛,他寫道:「我們選出最無可挑剔最完美,也就是所謂的終極鋼琴音樂,是舒伯特的幾首鋼琴奏鳴曲和舒曼的鋼琴音樂。如果其中只能留下一首的話,那就是Carnaval。」

狂歡節與幻想曲

《狂歡節》作於 1834-35 年間,舒曼二十五歲左右,全名為《狂歡節:四個音符的小場景》Carnaval: Scenes mignonnes sur quatre notes。全曲包含了 21 首分別附上標題的小曲,舒曼用昔日戀人的故鄉「阿許」( Asch )這幾個字母為動機,在各小曲標題中呈現許多虛構人物或丑角;其中也有蕭邦、帕格尼尼的標題,是舒曼特地模仿他們的風格寫成的小品,展現童心未泯的趣味。

在舒曼諸多鋼琴音樂中,如果是我選擇,我更喜愛另一首《幻想曲,作品17》(Fantasy,op.17),但我也很喜歡《狂歡節》的創意與靈光閃閃。我認同村上的是,《狂歡節》確實是一首很特殊的作品,有極其特殊的氣質,很難表現得好,即使是鋼琴大家的演奏,也往往有時會有「囫圇吞棗」的感覺。

不瘋狂難演奏

後世許多人認為,從年輕就為精神疾病所苦的舒曼,作品中有一種魔力,需要「足夠的瘋狂」才能演奏。村上也引述,偉大的俄國鋼琴家霍洛維茲有一次為廣播電台錄製舒曼的第三號鋼琴奏鳴曲,後來他用收音機聽自己的演奏,抱頭沮喪,直言「這演奏太糟糕了!」霍洛維茲說:「舒曼是很瘋狂,我卻毀了那種瘋狂。」

我認為,以瘋狂涵蓋舒曼的音樂,未盡能貼切,但是舒曼音樂確實有某種氣韻,呆頭呆腦的演奏絕對會讓舒曼的音符失去靈魂。村上說:「就算演奏技巧多麼無懈可擊,只要技巧的使用方式和音樂稍有偏離,《謝肉祭》(《狂歡節》)的音樂就會淪為毫無生命的手指運動。魅力會大半消失。」其實正是我對演奏舒曼音樂的看法。

進入無我之境

這麼說好了,我不用「瘋狂」兩個字,但古語說「人不瘋魔不成活」,絕對是要演奏好舒曼的關鍵。尤其像《狂歡節》這麼刁鑽、某種程度上甚至可用怪異形容的作品,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進入無我之境,佐以天下無雙的技巧,才有可能
演奏得出色。這首曲子這麼多版本傳世,交差了事的演奏卻居多,可見其難。

偉大的義大利鋼琴家米開蘭傑里(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75年在EMI的版本,超脫一切之上,是這首曲子最完美的詮釋,其他名家演奏與之相較,也都要遜色三分。米開蘭傑里外表冷逾冰山,但內在正是「人不瘋魔不成活」,也唯有高度自制壓抑後的瘋魔,方能領略舒曼音樂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