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海溫新高威脅生態 氣旋暴增人類浩劫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1/01/19 11:05 點閱 4157 次

從本月初到中旬,全球幾個重量級的氣象觀測機構相繼公布了2020年的總結報告,顯示去年基本上與2016年的創紀錄高溫打平,或是僅以極微小的差距緊追在後。然而2016年的歷史性高溫是由於強烈聖嬰現象的推助造成,反觀2020年在下半年還出現了反聖嬰現象,照理應該有降溫效應,結果年度的平均值仍然追上了2016年,這個意外的情況顯示全球暖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令人憂心。

地表、海洋不斷升溫

總體而言,地球的表面溫度如今已經比工業革命的基準值高了1.25°C,距離「巴黎氣候協定」的高端目標,也就是在本世紀末時升溫限制在1.5°C,相差無幾。已經有學者預估,在未來10年就會邁過1.5°C的門檻,我們唯有退而求其次,盡力守住2°C的底線了。

自2015年以來,地球經歷了有氣象觀測以來最高溫的6年,每個年度的均溫都比工業革命的基準值高了1°C以上,持續的高溫給地球環境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受創最嚴重的就是我們的海洋。這次各氣象機構的年度報告裡,都一致的指出:2020年全球海洋的熱含量達到了有觀測紀錄以來的最高值,年增率是以往的2倍多。

加劇氣旋生成強度

研究也發現自1986年以來,海洋升溫的速度就比1960~1985年高出了8倍,也是過去2千年加熱速度最快的時期。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積的71%,水可以吸收比空氣多數千倍的熱量,因此海洋吸收了90%以上從工業革命以來累積在地表的熱能,蘊含的總能量超過60億顆廣島型核彈的總和,成為地球氣候危機無法擺脫的沉重負擔。

以去年來說,大西洋熱帶海域的表水溫特別高,導致爆發出破紀錄的30個風暴,是氣候平均值的2倍以上;若以全球的尺度來看,2020年觀測到的熱帶氣旋個數高達103個,遠遠高於80個的平均水準。海洋累積的龐大能量與快速增溫,不僅反映在熱帶氣旋數量與強度的增高,更像投巨石入水一樣逐步擴散到全球。

威脅海洋生態

目前,全球30%的碳排放被海洋所吸收,可是溫暖的海水會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進而增加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濃度。此外,隨著海洋升溫,表層海水的下沉和深層海水的湧升會減少,不但破壞大氣的環流,也影響海洋的流動與海洋生物所需營養鹽的補充。

高溫的海洋也使海洋熱浪發生的頻率急劇增加,造成海洋生物以及珊瑚礁的大量死亡。例如去年夏天臺灣就因海溫過高,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以小琉球海域最為嚴重,連過去從未發生的東北角海域也受波及,估計共損失了31~40%的珊瑚族群。

加速兩極冰原溶解

高溫的海水還擴展到了高緯度的兩極區域。去年夏末北冰洋就因為溫暖海水從下面融化海冰,使殘存海冰的體積只有1979年開始衛星觀測的四分之一。暖化海水的膨脹和兩極冰原的融解更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預計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1公尺以上,全世界將有數億人被迫遷移避難。

2020年地表及海洋的高溫清楚的告訴我們,地球的環境危機已經接近災難懸崖的邊緣,氣候暖化的衝擊已是現在進行式,剩下的唯一問題是未來情況會有多糟。這個答案只有人類自己能夠來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