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轉換進口萊豬的代價成為台灣的利益

醒報編輯部 2020/12/28 08:52 點閱 4716 次

蔡英文總統早歲擔任國貿局顧問,參贊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談判,協助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長達十年,後來做到了談判總顧問。

過程中,她體認到中華民國要參與國際貿易新組織時對美國依賴極深,在進口美國牛肉談判的僵局中,她設計出一套牛肉分級課稅、隨時間調整的期程,得到美國的認可,我國也順利加入WTO。這一段經歷,可視做蔡英文進入公務系統的的起身砲,一路走來,她歷經風雨,由總顧問變成總統。

小英一度戰功彪炳

這一段輝煌成就對於蔡總統有決定性的影響,她深信只要有耐心,就能找到大家能接受的方案,其次,不在壓力下做決定,第三幕後準備作業很重要。這次民進黨在立院強力通過進口美國萊豬的九項行政命令,在她心裡,是又一次居中運籌帷幄,行政團隊使命必達的勝利。

國家領袖成功的要件在於能審時度勢,做出周全平衡的決策。反過來說,如果被「早年經驗」或個人性向等心理因素帶著走,見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就顧此失彼了。

開放萊豬有待驗證

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原本是一個對美談判重要籌碼,蔡總統認為主動示好,或能成為台美關係升級的敲門磚,也能為日後加入區域雙邊或多邊協定先掃除障礙,明年開春,美國新總統拜登上任,台美關係是否能如預期方向鞏固強化?台美中的三角關係如何往有利台灣的方向傾斜?都成為驗收「進口美豬」的成效指標。

如果說「進口美豬」是台灣必須付出的代價,往後的幾個月我們期望看到幾項正面發展:第一,台美關係更緊密,我國駐美單位可望正名;而正名的名稱選擇需有智慧,不要激起強烈的「台獨」疑慮,也不要引來對岸中國的強力杯葛。

第二,部份民間餐廳業者聲稱用台灣豬肉但用的卻是進口豬肉,魚目混「豬」,農委會已經推出「台灣豬標章」,如何建立此一標章的權威性與信賴度,確實掌握源頭管制,成為萊豬進口後政府的一項重要施政考驗。

第三,目前在野黨與民間嚴重反彈,海關雖開,多數縣市已實施或將實施「萊劑零檢出」的自治條例,等於是開了國們,關了城門;學校的營養午餐採購規定也被修正,不買美國豬肉,加上餐廳將來普遍禁絕採用美豬,等於是國內消費市場對美豬層層設限;凡此種種,可能被視為故意的「歧視待遇」,而質疑蔡總統「開大門,關小門」,玩兩手策略 ,如何避免此種解讀,也考驗著政府的施政藝術與手腕。

設法補破網

就民心面而言,許多民眾最在意的就是食安,不一定能理解蔡總統的論述細節,也不易同情對美讓步的苦心孤詣,尤其是,這個曾經激烈反對進口美牛美豬的民進黨的大髮夾彎觸怒了豬農、主婦與選民,如何補破網,正是蔡總統與行政當局要謙卑面對、誠懇溝通的。

總結而言,立法院24日通過九項行政命令,就消除貿易障礙來看,是一項成功;但另方面也辜負了不在少數的選民期待,加深了朝野裂痕。如今,美國新總統將上任,英國脫歐成功,全球新冠病毒突變肆虐嚴重,種種考驗與變化詭譎多端,執政當局宜展現耐心與毅力,和民眾多溝通,修補裂痕、重建信心,才能正面收割開放萊豬的可能帶來的貿易好處與國際關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