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腦去上班:創造高績效》

醒報編輯部 2020/12/07 08:53 點閱 26563 次

我們今日已經知道,心理學能夠教我們許多事,包括與工作相關的行為與挑戰,例如: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影響他人、處理壓力等。然而,許多大眾書籍分析相關主題時,都當成共通的人類現象來探討,沒能提供現實生活中具備建設性的職涯協助。

要在工作面試中勝出的話,你得了解主考官在想什麼,讓他們認為你就是公司需要雇用的人才。要保住工作的話,關鍵是戰勝每天都得學習的心理挑戰。最後,好的職涯需要不斷發展,你必須知道何時該尋求升遷或跳槽離開,做好變動的準備。

職涯中會碰上的各種障礙,最主要的其實是心理挑戰。馬克曼教授教你如何運用「動機腦」、「社會腦」和「認知腦」三種重要的心智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處理挑戰。

我發現許多心理學的研究,其實可以協助大家思考職涯,但很少人接觸到這方面的訊息。這樣的念頭,出現在我某次和大兒子通電話時。我的大兒子當時23歲,聊到在辦公室碰上麻煩,同事氣他讓客戶知道某件事,對著他大吼大叫,罵他大嘴巴。

學校教育與工作落差

我的兒子在那樣的情況下該怎麼處理?跑去報告主管?試著在客戶那邊補救?還是該和不爽的同事談一談?究竟該怎麼做,他才能釐清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加以彌補?如果是你碰上這種事,你會如何解決?花幾分鐘想一下。

從找第一份工作開始,你在一生的工作中會碰上許多事,超出你在人生的頭二十幾年努力學習的事。大學生或許聽過與主修相關的職業概況,但一直到實際從事第一份工作前,不會曉得太多細節。學校的寫作課重點是教你寫出文意完整的段落,不會教你如何與發脾氣的同事溝通,也不會教你如何鼓勵同事,一起為專案努力。

如何規畫職涯?

在學校為了考試讀書,你有辦法釐清教材中你搞錯了哪些地方,但碰上要交給客戶的專案,你有可能不知道該如何修正問題。在教育體制下,你因為升上一個又一個年級,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課,知道自己有所進展。然而,你怎麼知道該換工作的時間到了?甚至是要採取什麼步驟,才能把好幾份工作串成一個完整的職涯?

工作循環有三個階段:找工作、做工作與往前走。這三個階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你可能還在做某份工作,就已經在應徵其他職缺——不管是同一間公司或跳槽。你可能為了打造某種職涯,在職進修,沒離開目前的工作,但讀書和上班的領域差很多,可視為分開的活動。

多數人知道工作循環中有三個階段,但不熟悉每個階段的細節。問問自己下列這幾件事,看看你是否已經清楚:

•招募者評估應徵者的流程。
•面試時,說「不知道」的最佳方式。
•可以趁著面試的機會,了解潛在雇主的哪些事?
•為什麼你的職場環境壓力大,又該如何解決?
•你是否該和同事比較工作表現?
•升成你朋友的主管,該怎麼辦?
•工作令人不滿的原因。
•何時該考慮再拿一個學位?

你對自己的貢獻感覺滿意嗎?
工作另一個可能帶來不滿的面向是你做出的貢獻。很常見的情形是剛出社會時滿腔熱血,但不是你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會朝你希望帶來貢獻的方向前進。

你可以調整自己嗎?
對工作內容與工作步調失去熱情,通常稱為「倦怠」(burnout)。你出現惡性循環,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成果,工作帶來壓力、難過、沮喪等負面的情緒反應。相關感受讓你更無法承受工作上的不如意,你的負面情緒因此增加,最後不喜歡你必須執行的工作,也不喜歡工作上會碰到的人,也就是你的同事和客戶。結果,你愈來愈難提起勁工作,工作時心不在焉。

如果你和同事的感情好,也比較能夠撐得下去。當你喜歡一起工作的夥伴,工作就會感覺比較像團隊合作,你不是單獨面對問題。此外,你也可以在工作之餘,從事帶來滿足感的活動,例如:和親朋好友共度時光、追求嗜好、運動等。感到倦怠,不代表你就得放棄職涯,但的確是一項徵兆,告訴你該做點不一樣的事。缺乏動力與隨倦怠而來的「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不大可能自動好轉。

記得要把定期休假,當成維持復原力的固定工具。證據顯示,如果工作真的陷入泥沼,相較於只休不到一週,休個超過14天的長假,將會帶來更大的長期作用。

如果你很努力增加復原力,卻依舊對工作感到深沉的厭惡,此時你可以考慮轉換跑道。你享受工作的程度,除了部分來自工作本身,也來自你如何把工作連結到更大的使命。尋找其他的職涯機會時,記得留意對方的公司使命,是否與你的價值觀起共鳴。你的下一份職涯工作,理想上將是你喜歡的,還要能讓你有機會替你重視的領域貢獻心力。

你的條件支持你嗎?

你決定轉行是好事後,事情還沒完。你大概碰過很多這種人:宣稱恨死自己的工作了!但不曾採取行動。你決定轉行後,需要擬定未來的計畫,還需要獲得身旁的人支持,才有辦法採取行動。

你大概會需要收入,除了養自己,還得養家。換跑道之前,你得先和家人談可行性。你有辦法辭去工作,接受二度培訓,存款還是夠生活嗎?轉行如果需要你回學校重新取得學位,你有辦法負擔嗎?你有辦法從新公司的食物鏈底層,再度從頭爬起嗎?

光是決定要做出職涯改變,不代表你一定得辭去目前的工作。如果你心儀的新職涯要求新技能,你可以考慮繼續工作,用下班時間上課或取得新學歷。

你或許會覺得最好不要讓目前工作的地方,知道你的計畫。或許你的確應該保密,如果你認為組織不會支持你,甚至會找理由開除你,那就別讓人知道你正在準備轉職。

不過,讓同事知道你的計畫,也會有好處。首先,你的工作態度可能改善,因為你知道目前這份工作只是暫時的。不論是什麼樣的情境,人們會沮喪的一大原因是感覺無能為力。當你感覺無從掌控自身的情況,你的復原力和動力會下降。當你能夠掌控未來的職涯,目前的工作帶來的沮喪感,有可能減少。

況且,同事支持你換工作的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像。如果是同事想換跑道,你八成會祝福他們,所以你的同事大概也會祝福你。說不定,他們認識的人,有人可以幫你一把。

這些問題的其中一個,來自我和某專題研討課學生的聊天。那位學生在中型科技公司工作過幾年,公司努力提供氣氛融洽的工作環境。我學生進公司時,其他八位同事和她年紀差不多,由於工時長,大家建立起革命情感,下班後,都會一起去喝酒。我教到那位學生時,她比同事更快升上主管。

我學生升官後,有幾個朋友,將會變成她的直屬部屬,她感到不知所措。她的朋友通常會一邊喝酒,一邊抱怨主管,這下子她從「我們」的一員,變成「他們那些主管」。我學生因為升職而壓力大,有些原因很清楚,例如:她擔心有一天得給朋友打工作績效負評。然而,有些原因沒那麼明顯,例如:她不知道是否該繼續和同期的人喝酒。

這個例子說明了你在工作上可能會遇到的特殊情況,將會帶來各種你先前沒想過的問題。你很難事先設想到會發生哪些事,預作準備。不過,有許許多多的研究,都能協助你做好職務與工作,兼顧整體的職涯循環。

我該轉行嗎?

職涯決定是在依據三個元素賭未來:第一,你預測你選擇的職涯,將提供理想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還提供足以達成個人目標的財務資源。第二,你賭這個職涯能讓你以希望的方式影響世界。

第三,你預期你每天做的工作、你選擇做那些事的環境,將帶來滿足感。當你決定是否要待在原本的職涯道路時,你需要評估這三大領域。

工作是否符合生活?

你每年評估自己的生涯時,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就是,你是否滿意你的職涯和生活整體整合的程度?你如何看待你獲得的財務報酬?我是奧斯汀大學組織人學程的主任,輔導過許多人士。他們在職涯的早期,投身於非營利部門,但最終不得不另覓薪水較好的工作。他們高度認同組織的使命,但無法靠非營利部門的薪水養家活口,於是被迫轉行。

第二個要問的問題是,你的工作是否帶來你希望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狄妮斯領養孩子後,選擇做工作量不再那麼大的工作。我見過相反的情形,我認識的樂手中,有些人在職涯早期做的工作,只是為了付帳單,用來支撐音樂興趣,但日後把重心放在音樂產業以外的工作,音樂只是嗜好。

萬一你發現,目前的職涯道路既不符合財務目標,也不符合個人目標,不一定代表你就該轉行,但的確該實際一點,好好想一想,如果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產生變化,這條路日後是否夠有彈性?如果沒有,你會感到失望,也或者你將得讓工作大轉彎。

《帶腦去上班:創造高績效》簡介
作者: 雅特・馬克曼

出版社:星出版

出版日期: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