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謙綜合報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全球政府及央行今年因疫情所發出的紓困金總額,已超過19.5兆美元,在紓困的項目減稅、低利率貸款等,都打破過往紀錄。專家分析,目前各國疫情仍在持續延燒,政府未來持續的補助以及後續重建經濟的花費,將會使紓困數字再提升。
大蕭條後最慘衰退
《CNN》分析。舉凡減稅、貸款、史上最低的利率,這次因應疫情所做出的紓困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世界正在經歷一場繼1928年大蕭條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各國的就業率、經濟活動都遠低於平均標準。
雖然疫苗研發的利多消息讓明年的景氣預測能夠稍微樂觀一些,但對於各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護自身的經濟體制不因疫情的強大衝擊而崩壞。在確診數仍直線上升的美國,疫情發展至今總共有1000萬個工作空缺需要被填補,但各州不得不施行的封鎖政策也讓復甦經濟的腳步更緩慢。
歐盟內鬥拖累紓困
《路透社》報導,歐盟內部的鬥爭讓總額2.14兆美元的紓困案遲遲無法通過,本周一,匈牙利和波蘭針對紓困金的分配問題提出質疑,認為應該將大部分的紓困金分配給遭疫情打擊最嚴重的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歐盟則表示會在週四的會議中針對此提議討論。
經濟學家分析,若政府的紓困力道太快的收手,各國的經濟恢復動力將會變得非常緩慢。這歸因於需求市場的持續弱化,以及供給方的勞力不足。若大規模的經濟刺激逐漸減弱,會對各國的經濟復甦造成巨大的威脅。各國的紓困措施雖無法立竿見影,但若以長遠目標考量,相關的規劃及訂定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