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無邊無際的《星際效應》配樂

蕭旭岑 2020/10/25 12:31 點閱 6878 次

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為大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譜寫的配樂,是有史以來最佳的太空場景電影配樂。

最近台北重映這部巨作,在iMax戲院偌大的空間聆聽,恢弘深遠的音響,傳達出寓意深遠的影像,讓人震撼不已。

能創新的偉大導演

諾蘭是我們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偉大導演,或者說,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諾蘭跟這位怪傑前輩大師很像,都以驚人的原創影像,以及深邃的世界哲學觀,擄獲了千萬影迷的心。

他們各拍了一部戰爭片(金甲部隊/敦克爾克),以及一部太空電影(2001太空漫遊/星際效應),都是我心中這兩種類型片的巔峰之作。

我最喜愛的導演是柏格曼、費里尼、小津安二郎,但是庫柏力克與諾蘭,我也為他們留下最高殿堂的席位。在我心中,電影這項藝術是與時俱進的,柏格曼等三位大師,把人世間各個面向幾乎都關照到了,然而庫柏力克與諾蘭另闢蹊徑,善用了電影技術與形式,創造出嶄新語言與大千世界。

特別是諾蘭,在這個串流當道,收視習慣已經全面變革的時代,諾蘭堅持實景與大場面調度,把電腦動畫與特效的比例降到最低,創造出「比真實更真實」的影像,讓觀眾還是必須走入電影院觀賞大螢幕,例如《敦克爾克》與《星際效應》,相較在家裡看小螢幕,感動可謂天差地別,以此而論,諾蘭已然不朽。

季默是天才配樂

長期與諾蘭合作的季默,在《星際效應》將他的配樂長才發揮到淋漓盡致。1957 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季默,小時候只上過兩週的鋼琴課,此外都沒有再受過正規教育,是自學而有大成就的天才。季默早年其實是搖滾樂手,曾在樂團 Krakatoa 擔任鍵盤與合成器手,在進入電影配樂領域前,他一直在搖滾圈中闖蕩。

也因為搖滾、電子的歷練背景,季默擅長融合電子音樂和傳統恢宏磅礡的交響樂混合編曲,並利用各種豐富的器樂,巧妙地形塑出電影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季默與諾蘭兩人的合作模式,迥異於一般電影配樂是影像先行,再配樂音,通常諾蘭只給季默一些簡單概念,就任由季默去憑空想像,這樣的信任與默契,出來的成果則是豐碩且驚人。

《星際效應》的大氣勢

據說,《星際效應》的例子更是奇特。季默先是接到諾蘭一個請求,諾蘭親自用打字機,工工整整打了短短一頁關於父子感情的小故事,請季默以此為靈感,創作一段音樂。季默完成了約四分鐘以鋼琴和風琴為主的音樂,呈現自己為人父的心情,諾蘭聽後就以這段音樂為起點,開始創作有關太空探險的劇本。

這也說明了為何《星際效應》的影像與音樂,有如此強大的契合與吸力。季默返璞歸真,運用了極簡主義音樂(Minimalism)的手法,類似極簡作曲大師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的風格,交響樂與電子混音的大場面氣勢仍在,但相對更簡單、更直截,卻更能深透人心,「極簡」手法讓主題旋律反覆機械般地隱沒,更能突顯星際之無邊無際,以及太空旅行的無限寂寞。

諾蘭在此片的成就,終將隨著時間推移而愈發亮眼。而季默偉岸的配樂,更是其中不可分割的成就。試著聽其中一段配樂〈I’m Going Home〉,那種荒涼寂寥感,讓我想起偉大的西貝流士第四號交響曲,讓人全身顫慄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