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也有戰力 發揮餘熱不求人(20200921 CEO論壇-陳玲玲、陳玉芬)

醒報編輯部 2020/09/30 09:14 點閱 60087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陳玲玲(晶晶晶廣告公司總經理)
陳玉芬(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台灣、韓國總經理)
文字整理:張庭維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在邁入高齡化社會後,未來65歲以上的人口只會愈來愈多,在科學醫療的發展下,很多65歲以上的人,其實身體都還很健康,還有生產力,政府和企業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何去運用他們的生產力,一方面讓他們有貢獻及自信,也能減輕下一代子女們的負擔?

首先,得先來討論,現今的職場上,求職者大概在幾歲以上就很難找到工作?先請玉芬分析。

45歲是門檻

陳玉芬:要先看他是哪一方面的專長,通常以高階主管的部分來說,45歲左右就已經是門檻了,如果是在本身領域就已經有點成就了,公司會想把他找過來,看他貢獻個2、3年發揮餘熱,如果做的不錯可能升職總經理,到55歲到60歲都還有機會。

但是現在的競爭也是很激烈,如果在短時間內沒有太大的貢獻,通常也有可能會失去工作機會,所以這種壓力或是機會,隨著近幾年科技的改變,在求職者年齡上,也變得比較複雜一點。

問:剛剛玉芬提到,45歲是一個門檻,若是總經理的職位55歲到60歲都還有機會,但問題是一般企業不會突然空降一個總經理,除非說你已經在這個行業很久了,否則要跳到別的行業去當總經理也很困難,除非你是從基層開始做上來的。

中高階職位有機會

所以簡單來講,高齡求職者要找工作,跟本身的資歷很有關係,50歲以上要找中階或是想從基層做起,通常公司不太敢用,但如果是本身就有經驗的,要找高階一點的職位,是有機會的。玲玲你覺得呢?

陳玲玲:有數據顯示,在台灣65歲以上還在工作的人口僅8%,日本是24%、韓國是30%,所以在高年齡的人力運用上,臺灣還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剛才玉芬提到,45歲其實就已經是門檻,那65歲距離45歲還有20年的距離,所以我也在想這些65歲以上的人,哪些工作適合他們?這也是需要思考的地方。

日本推60歲勞動

陳玉芬:這跟每個國家老齡化的人口比例有關,日本老年化的人口比台灣多非常多,台灣從3月開始開始步入老齡化的生活,而將來60幾歲的人,他的身體也不見得會不好,工作經驗也豐富,其實都還是可以有貢獻的。但是在社會的結構、工作機會上怎麼去改變?

舉例來講,日本政府有設立很多公家機關的工作,是只給60歲以上的人去做的。像是快速道路的收費員、養護公園的園丁等工作,因為這些算是比較簡單的工作,不會過於勞累,這些都是慢慢發展出來的一些政策,值得我們參考。

問:就比較具體及實際面來看,我們三位的公司,當你們收到45歲求職者的履歷,恐怕都會稍微猶豫一下到底要不要用?

學習新科技吃力

陳玲玲:基本上,我沒有用過45歲以上的求職者,因為我們廣告業需要反應很快速,所以平均的年齡也比其他行業來得更年輕,且更容易淘汰。

因為有些工作你用一個3到5年經驗,熟悉度也不錯的年輕人,薪水也不會太高,何必用一個20年經驗的,兩人的貢獻度卻很接近,薪水卻要多付好幾倍。而且你把人家的薪水稍微壓低,他心裡也不高興,認為我們輕視他的經驗。所以何苦呢?

問:我以前曾經要找資訊工程師,我女兒就跟我說,媽媽拜託,越年輕越好,你不要去找三十歲以上的人。意思是要找資訊界的人,越年輕他對於新的技術越熟練,知道的管道、工具也更流通。玉芬你覺得呢?

陳玉芬: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各式各樣的公司找人才,以經驗上來講,可以看得出來雇主在找人才上面,都是希望可以在未來做出長時間的貢獻。除非說有緊急性的高階主管職缺,公司會不介意45歲以上,或是50歲的應徵者。

但我要強調的是,現在剛好是新科技跟舊科技的轉換期,已經超過45歲以上的求職者,如果不是在找經營管理階層的職缺,而是要從基層開始做,去接觸新科技的應用,確實會比年輕人來得更辛苦。

問:這些高齡求職者,不管是45歲或65歲,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找工作?因為換位思考來想,老闆要找人才,一個25歲的跟一個45歲以上的,如果薪水就是固定在3萬,那他還真的不會想用年紀太大的人。因為從雇主來講會覺得3萬對於45歲的人太少,但如果請一個剛出社會沒多久的年輕人,應該還算ok。

陳玲玲:其實我有很多同事也碰到你講的問題,以前都是領高薪、但現在高齡了,突然間就沒有工作了,但也放不下過往的成就,所以求職起來比較不容易。因此,我認為在心態上需要做調適,在找工作時要更謙虛,對於薪水的要求也不能夠,像以前一樣高。

同時,你也要去思考,自己有什麼價值可以貢獻給公司,這點對高齡求職者來講是很重要的,因為你已經累積一定的經驗,不是新鮮人了,而你所能提供的價值是不是能夠對應現在新的經濟需求。

忌諱倚老賣老

陳玉芬:首先,以心態上來講,最忌諱的就是倚老賣老。通常高齡的求職者會覺得自己的經驗很豐富,這其實是一個不專業的表現,如果公司只要你一項技能,那就針對那個部分去貢獻就好。再來是不斷的學習進修也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工作樣貌,跟以前有非常大的不同,未來也會持續變動。

也不是說有經驗的人完全沒有機會,舉例來講,玲玲現在有自己的粉專,對於美食的分析跟見解很到位,這就是她的另一個專業,從這個專業可以去衍生成為專欄、自媒體、美食平台顧問等等,這就是屬於用自身的經驗,與新時代的工作進行接軌。

要跟著時代學習

所以從自身經驗可以轉換的工作形態是很多的,但如果空有經驗,不學習新的資訊那可能就會被淘汰。很多時候高齡的工作者,他會認為那都是年輕人的東西,跟自己沒相關,不去學習,無形中斷了很多機會,所以要去改變觀念。

問:玉芬說到了一個重點,其實不一定要受雇,你也可以自己開創,但很多身段拉不下來的人,以前是呼風喚雨的,忽然要成為別人的員工做不來。自行開創自己的事業,跟朋友一起合作,這也是相當多所謂高年級實習生走的路,那這方面有需要注意什麼?

投資理財要謹慎

陳玉芬:先評估自己的經濟能力,到底要做什麼樣的投資才適合?以前當過高階經理人或是老闆,他們就會覺得,我以前就是這樣投資,放到現在也是絕對沒問題。但現在環境已經不同,而且用的是他的退休金,嚴重一點可能就連老本都沒有,血本無歸。

所以我覺得不一定要馬上又投入到另外一個職場,可能要先學習怎麼樣把自己好好沉澱、歸零,可以跟朋友聊聊、或是參加一些社團等等,學著跟別人相處,才能好好的重新開始。

陳玲玲:其實我覺得,最根本就是不要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去做任何一個創新或投資,畢竟已經不是二十歲了,在財務上應該採取局部性的安排,會比較沒有風險性,就算真的失敗了,往後的日子還是有一些財務的依靠。畢竟年紀大了之後要賺錢真的很不容易。

問:最後一個話題很重要,政府或企業界如何去充分利用高齡化人口的生產力。其實現在65歲的人很多都還是耳聰目明、頭腦清楚、行動也很迅速,在現在的醫學狀況來看,未來甚至可以從65歲做到90歲都不一定。

那政府、企業要怎麼開創機會,讓這些高齡人口有事情做、也能算是賺一點零用錢,更直白一點的講,就是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還能夠自己養活自己,貢獻社會。

企業從CSR做起

陳玉芬:我覺得企業要負擔的責任會多一點,現在公司的組織,大家都是以營利為主,可是慢慢可以發現,如果一家公司只有以營利為主的話,其實不要說是年紀大的人,年輕人也不會願意參與,所以要怎麼樣去推廣一個公司有比較好的公司治理,應該從CSR〈企業社會責任〉做起。

假設每一家公司都有所謂的基金會,或是社會福利的機構,可以指定讓公司已到退休年齡的員工,讓他們退休後重新回到公司,進去這些單位工作,既能延續工作,也能做一些社會公益, 回饋社會做出一點貢獻。

問:政府可不可以獎勵雇用這方面。

政府獎勵企業聘用

陳玉芬:獎勵雇用當然是可行的。目前政府有兩項措施,對於僱用100個人以上的公司,必須要僱用殘障人士,那有些公司是僱用原住民的人士,未來也可以增加規定說,公司必須雇傭65歲以上的人佔多少比例。

問:玲玲怎麼看?

陳玲玲:我其實有稍微研究一下日本怎麼做這些事情?他們有設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他們有時候會跟地方政府合作,提供一些義工的管道,或是育兒環境跟照顧的一些工作,讓65歲的老人去照顧80、90歲的老人。也會有中心去訓練一些高齡者進行一些就業的課程。

所以日本是很有系統的在進行高齡人口規畫,而且提供一些老年人能勝任的工作機會,我覺得滿值得台灣學習的。

主持人:剛剛玲玲提到的不管是輔導工作、長照、老人照顧老老人等措施都值得我們去思考。政府也有責任,開發更多高齡人口就業的機會。當然高齡人自己也要願意彎腰從頭學起。希望未來迎接台灣的高齡社會時,老人們能夠貢獻自己的餘熱,是對社會之福,也是家庭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