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ssets/images/000/060/542/big/%E5%88%B0%E4%BA%8C%E6%89%8B%E6%9B%B8%E5%BA%97%E6%89%BE%E6%9B%B8%E6%88%90%E4%BA%86%E7%BF%92%E6%80%A7%EF%BC%8C%E5%83%8F%E6%98%AF%E9%87%A3%E9%AD%9A%E5%AE%A2%EF%BC%8C%E7%9C%8B%E5%88%B0%E4%BB%BB%E4%BD%95%E4%B8%80%E5%80%8B%E6%BA%AA%E6%B5%81%E6%B0%B4%E5%A1%98%EF%BC%8C%E9%83%BD%E8%A6%81%E4%BC%B0%E9%87%8F%E4%B8%80%E4%B8%8B%E6%9C%89%E4%BB%80%E9%BA%BC%E9%AD%9A%EF%BC%9F%E8%97%8F%E5%9C%A8%E9%82%A3%E5%80%8B%E8%A7%92%E8%90%BD%EF%BC%9F%E6%80%8E%E9%BA%BC%E9%87%A3%EF%BC%9F%28%E7%B6%B2%E8%B7%AF%E6%88%AA%E5%9C%96%29.jpg?1600130379)
古代中國人靠讀書尋個出身,先要參加地方考試,優選為秀才、舉人才能參加皇帝舉辦的殿試,成為中央的官吏,讀書變成窮人家孩子「階級翻轉」的途徑,所謂「青雲有路書為梯」。書本何止是梯子,其實成了金字塔,難怪胡適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讀書CP值高
讀書帶著光宗耀祖的目的性、工具性,就不見得那麼有趣了,古文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有這麼一幅名聯:「書山有路勤作岸,書海無涯苦作舟」,怎麼看,讀書都是苦差事,苦海無涯,及早登岸了事,以致於不少現代人一畢業就把所有的教科書扔了,此生和書本說掰掰。
我自小也算「學霸」,到了高中貪玩,不專心讀教科書,常到牯嶺街舊書攤挖寶。挖寶的範圍很廣,少年衝動,青春叛逆,禁書就成了最有趣的探寶標的,找到當時稱為「小本」的黃色書刊、美軍顧問團流出的「花花公子」,以及三零年代「附匪文人」的殘餘孤本,常在路燈下完成閱讀與探索,也算是聯考桎梏下的救贖。
二手書店釣魚客
現在退休了,得以脫離原來為了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閱讀範圍,卻又把四十年來學術研究爬梳的功力瀟灑地用在找書與閱讀上面,老妻禁止我再買新書,我的尋寶處就又回到了二手書店,重溫高中生的青澀探索,春韭滿園隨意剪,蛋頭列隊任我挑。
找書成了習性,像是釣魚客,看到任何一個溪流水塘,都要估量一下有什麼魚?藏在那個角落?怎麼釣?也像獵人踏入森林,耳朵豎起,鼻孔張開,眼睛搜索,最棒最有趣的地方竟然是早餐店的書架、牙醫診所的小櫃子,上頭的書四五十本,等待的時間十五、二十分鐘,我快速瀏覽,隨意翻閱,會看到平常不在自己雷達掃描範圍的書,常有驚喜,所謂「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過盡千帆
退休前後,必須做、經常做的事就是整理舊書,左右看看,也算藏書萬卷了,一邊丟又一邊買,過盡千帆,弱水三千,常有一瓢之飲,或甜美、或甘洌、或醍醐灌頂,或「食之乏味,棄之可惜」,丟棄之前、應該寫個墓誌銘,也不枉它災梨禍棗,澤留人間。
於是,想和讀者們分享一下書林打獵的樂趣,分享若干書中滋味。因此,有了這個專欄。
讀著諸君,闔興呼來?元朝張養浩「沈醉東風」詞這麼說」:「俺這裡,花發的疾,溪流的慢。」,我森林裡的花一發一大片,且讓我們細水長流。
下一期,我要說一本在「美而廉」早餐店看到的書。
〈編按:本專欄每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