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受挫、老師不接納 青少年犯罪原因

臧品安 2020/08/09 16:20 點閱 4636 次
黃富源呼籲,政府應重視青少年『自我傷害型』侵害的嚴重性,並儘快提出解決對策。(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黃富源呼籲,政府應重視青少年『自我傷害型』侵害的嚴重性,並儘快提出解決對策。(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讓學生喜歡上學,才能降低青少年犯罪!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9日發表青少年偏差行為民意調查,調查顯示,民眾認為青少年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有78.3%的人認為受同儕的不良影響;有57%的人認為因學習長期挫敗;有51.3%的人認為教師不接納學生。學者認為,讓學生喜歡上學才能解決青少年犯罪問題。

青少年犯罪令人擔憂

根據「青少年偏差行為民意調查」,高達97.9%的受訪民眾對「青少年濫用藥物」表示憂心;有94.9%的民眾對「青少年參加幫派」表示擔心;有90.9%的民眾對「青少年自我傷害」表示擔憂;也有90.4%的民眾對「青少年竊盜」表示擔心。另有近9成民眾認為如果孩子對學習感到興趣而喜歡上學,會減少青少年偏差行為。

另據調查顯示,針對目前校園中發生的言語霸凌、網路霸凌及肢體霸凌的嚴重性,有77.6%的民眾認為發生言語霸凌的問題嚴重;有70.9%的民眾認為發生網路霸凌的問題嚴重;有61.3%的民眾認為發生肢體霸凌的問題嚴重。另外,有超過9成受訪者對青少年沉迷網路和過度依賴手機的問題感到嚴重。

政府加強重視

「民眾對『自我傷害型』的侵害的擔憂提高。」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黃富源表示,民眾對言語霸凌、網路霸凌及屬於自我傷害型侵害的網路沉迷、依賴手機等問題的擔憂,已超過對肢體霸凌及屬於他人傷害型侵害的青少年犯罪問題,顯示傳統觀念已發生改變,呼籲政府應重視相關問題的嚴重性,並儘快提出解決對策。

黃富源也指出,分析調查結果,民眾明顯希望學校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留住青少年學生,以防治青少年偏差行為,也就是要讓學生喜歡上學,這與犯罪學有名的社會鍵理論相同,該理論認為,青少年如能與家庭、學校與參與的團體關係緊密,社會鍵強韌,青少年則越不會犯罪。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則呼籲,政府應多舉辦教學研討會,加強老師的在職教育,使得教學方式能與時俱進,以適當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減少挫折感,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而喜歡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