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于小宜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哈格比颱風來的急去得快,所幸沒有造成太多災情,在今年颱風偏少的情況下,哈格比算是比較明顯有感的颱風了,請賈博士幫忙分析,這次哈格比颱風有些什麼特性?
快速生成在家門口
賈新興:哈格比颱風生存的大環境其實相對沒有那麼好,先前觀測到的是在南海的辛樂克颱風,它比較明顯,而哈格比原先只是在台灣的東南方一個小小的熱帶擾動,後來突然很快的變成一個熱帶性低氣壓。
日本也在禮拜六左右,就把它定調為颱風,因為位置很靠近台灣,中央氣象局在禮拜天凌晨5點半的時候就發布海上警報,所以第一個我覺得哈格比颱風,它生成的很快,然後非常靠近我們,就在家門口所形成的一個颱風,我想這是他第一個特徵。
北部短時間強降雨
第二個特徵,因為哈格比颱風整個結構相對沒有那麼好。一開始,七級風暴風半徑大概是80公里左右,在禮拜二的時候,才增強到所謂的中度颱風,不過那時候已經遠離台灣了。
氣象局整個預測的路徑跟颱風的實際路徑誤差沒有特別大,由於颱風結構比較小,並沒有直接登陸,不過外圍環流所挾帶的雨量對北部幾個地方,像新北市的淡水,台北市的北投、天母、士林等等,都帶來非常大的降雨。
淡水出現的降雨時雨量是98毫米,幸運的是短時間的強降雨,持續時間不長,大概就是一個小時多一點點。不過也造成很多地方的積淹水。新聞上看到台北市水利處的員工,因為要去清抽水站一些物品,不慎掉落,損失生命,我想這是一個比較不幸的消息。
問:請教汪老師對這次哈格比颱風迅速來去的看法?
颱風季揭開序幕
汪中和:整個7月沒有颱風在過去還沒有發生過,所以今年的確是非常的獨特,先是一個沒有颱風的7月,然後8月一開始,我們就有2個颱風。 1個在南海,1個在我們的家門口,表示說,整個2020年的颱風季,恐怕現在才開始揭開序幕。
哈格比颱風雖然距離我們很近,可是它個頭很小,跑得又快,每小時的速度在20公里到25公里,所以一會兒就經過我們北部的海面過去。通常在夏天,像這種往西北方向掠過台灣周圍海面的颱風,都會帶來可怕的雨量,造成嚴重的淹水情況,而這一次時間短,所以衝擊較小,我們算是非常的幸運。
反過來看另一個颱風辛樂克,它的結構非常鬆散,所以很快就消散,沒有帶來很大的災情。8月剛剛開始,我們相對於比較幸運,可是也是很好的一個提醒,因為八月本來就是颱風最活躍的一個月份,所以它一開始先給我們一碟小菜,讓我們知道說,颱風真的是會來了,不像7月一點颱風都沒有,讓我們從頭到熱到尾。
我覺得這算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說,後續的挑戰還很多。
問:綜合兩位的分析,哈格比颱風只不過是一個「東南方小小的熱帶擾動」,竟然就演變為「低氣壓」,然後發佈「海警」,幾乎就變成「中颱」,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兩天之內。意思是,颱風離我們很近,隨時有可能經過快速的氣候變化攻擊台灣,這是一個可能性,第二個剛提到整個7月份沒有颱風,那麼8月份是不是要來趕進度了?
再加上剛剛提到,我們所謂的長期預報,就這次哈格比的現象,怎麼可能在兩、三個禮拜之前,或一個月之前能夠預知它會侵台,只不過是小小的熱帶氣流擾動,就變成一個侵襲我們的颱風,這方面請問兩位有沒有什麼分析?
15天內可預測
賈新興:如果從天氣預報的角度來看,很多電腦模式都可以掌握到哈格比颱風會生成,只是它的結構比較小,所以剛開始的預測大約在前3天左右,美國模式報導有生成,歐洲模式則沒有生成報導,所以充滿不確定性。但最終強度能達到中度颱風,確實是連電腦都沒有預測到的變化。
現在電腦模式基本上可以看到15天的資料,雖然在15天前的預測變化很大,原則上還是可以預測出颱風。只是說不確定性比較高。超過15天以上,基本上我們比較不容易去預測說,在哪一天就會有颱風生成,哪一天這個颱風可能會影響我們。
預測適合生成的環境
所以我們現在比較常做的就是去預測大環境,颱風生存有它合適的環境,我們利用這種方式去預測颱風生成的環境是不是都建立好,確實就可以至少在1個月前或1個半月前就能看出預測的趨勢。
目前的預測沒有辦法告訴我們一個月前可能什麼時候會有颱風形成,但是我們可以預測大環境是不是準備好,有利颱風一個接一個的生成。這幾天有朋友問我說,8月一天就來兩個,算不算颱風一個接一個生成?
假設說我們八月初這兩個颱風,辛樂克和哈格比生成,過了2、3天後,又有一個颱風生成,那這就是我所預測的颱風生成的一個爆發期。但從現在資料來看,未來十天內,可能沒有颱風的形成,所以從氣候預報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提前至少一個月左右來預測這種颱風生成的環境是不是已經準備好。
問:汪老師有什麼要補充?
下半年趕進度
汪中和:7月甚至6月以前,整個西北太平洋都非常寧靜,颱風非常的少,我們看歷史的紀錄,比如說在過去上半年,颱風非常少,都是跟聖嬰或反聖嬰有關,
以1998年來說,前面6個月都沒有颱風,從7月開始只有一個颱風,那年颱風生成7、8月都不是很高,但是9月一下子出來5個,10月來了4個,所以只要條件合適,真的會有一種趕進度的情況發生。
另外一個是2010年,是我們有颱風紀錄以來數目最少的一年,那一年才14個颱風,過去一年平均值26個,那一年也是前半年只有一個颱風,可是8月一來就5個,所以後面個數真的會增多。
哈格比颱風的成長速度很快,在短短的距離裡面可以從輕度變成中度,打破了大家的想像,就表示說,我們的海溫現在其實很高,只要颱風一生成,就會長的很大,變成很強。所以一旦有颱風形成,我們就要格外的提防,非常小心去防範。
問:天有不測風雲,我們即使能夠預測颱風來,也不知道強度會有多強。這次哈格比颱風就沒想到變成中颱。這次的颱風就是一個開始的序幕,提醒我們,防颱工作不可少,我們只能預測到2個禮拜,那2個禮拜之後的狀況,有可能非常嚴重,不管氣象局預報如何,反正7到9月都是颱風季,大家還是要非常小心。
剛剛都有提到說,今年的颱風是偏少的,比起過去2010年還有1998都是偏少年,那颱風偏少會有什麼樣的原因?帶出什麼樣的結果?
太平洋高壓異常
賈新興:颱風生成的區域大概在菲律賓東邊那裡的一個海域,最主要的生成的環境就是季風的低壓帶季風槽在那個地方,今年其實從6月開始到現在,菲律賓附近都被太平洋高壓罩著,高壓是一個穩定下沉的環境,颱風是一個上升的空氣塊,所以它被這龐大的太平洋高壓壓著,整個環境就不利於颱風的形成。
這個條件其實也是造成今年中國長江流域梅雨,為什麼那麼嚴重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基本上,為什麼今年7月份沒有颱風生成,台灣所面臨的天氣非常炎熱,都是跟太平洋高壓異常偏強有關。
氣溫迭創新高
那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過去這段時間,大家應該都感同身受,就是熱到一直破紀錄,連台北氣象站百年的最高溫紀錄,2013年8月8號的39.3度,就在今年的7月24號的39.7度被突破了。我們統計7月份全台灣的平均溫度大概有30度左右的,月平均溫度比氣候平均值也大概高出1度多以上,破了1947年以來最高溫的紀錄。
另外,颱風季是我們水資源很重要的來源,今年的梅雨季相對下的雨不多,5月份稍微比較正常,6月份幾乎都沒有下,所以颱風如果不來,所造成的影響就是水資源壓力會比較大,當然這次哈格比颱風上來之後,有帶來一些降雨,可是水庫進帳也沒有到很多。
問:颱風來不來都是問題,來了又希望不要太嚴重,不來水資源又得不到挹注。
請教汪老師今年颱風偏少會有什麼樣的狀況?
產業、生態大受打擊
汪中和:像剛剛賈博士所說,颱風偏少,就沒有降溫的效果,所以今年的7月沒有颱風,溫度就熱到打破歷史紀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台灣用電的量也打破記錄。台灣電力公司公布,歷年以來,前十名用電量最大的排名榜,前十名裡面今年就佔了八個。用電量一直不斷的創紀錄是我們一個很大的隱憂,對我們國家整個能源是很大的衝擊。
另外一個就像剛剛說的,降雨不足、水庫蓄水率不多,農業、漁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更可怕的是,沒有颱風的挹注,沿海的海溫沒有辦法降下來,它的表面跟深層海水沒有辦法互相的交換,所以整個生態環境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今年台灣沿海所有的珊瑚礁,都因為海溫特高而有珊瑚白化現象,死亡比例非常驚人,颱風來當然會帶來一些狂風暴雨,可是不來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會更大。
問:所以,從某個角度看,我們每年會有颱風也是一種祝福、恩典,但是當然我們也要做好防颱準備,希望它帶來的雨量不會大到影響我們的生活。請兩位各給我們一、兩句對於颱風的警告?
提早做好防颱準備
賈新興:對天氣的預報不要認為當預測的更準,颱風所帶來的災害就越小,
颱風帶來的災害跟預測的準確度比較沒有直接關係,再來就是有沒有做好事先的防颱準備工作。
汪中和:8月開始颱風已經出現,接著9月、10月都是颱風生產高峰期,對台灣來說,夏天的西北颱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其實很大,但是從9月以後,有了東北季風,秋颱會跟東北季風造成共伴效應,對我們來說一向都是大患,所以我們更要特別的注意。
前半年已經看到了一大堆驚嘆號,我們看著下半年會不會有更多的驚嘆號,現在就要做好防備、提高警覺。
問: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學者提供寶貴的意見,讓我們知道台灣有颱風不是壞事,但是我們要好好做好準備,不要造成太大傷害。也希望在這樣一個乾旱跟燠熱的天氣中,有颱風的雨水成為我們的灌溉跟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