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核融合計畫啟動 最快2035年商轉

宋秉謙 2020/07/29 10:23 點閱 10333 次
熱核融合反應爐實驗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國群族,低污染、永續發展能源利用的初衷雖佳,但要真的運用到商業或工業上,最快還得等到2035年。(photo from Wikimedia)
熱核融合反應爐實驗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國群族,低污染、永續發展能源利用的初衷雖佳,但要真的運用到商業或工業上,最快還得等到2035年。(photo from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由世界列強合作、歷經10多年的規劃、花費已破百億歐元的核融合計劃28日終於開始組裝!國際熱核融合反應爐計劃(簡稱ITER)是全球大型經濟體的野心之作,目的是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同時達到低污染的永續發展,ITER原先規劃時就是30年計畫,但依照目前進度,最快2025年才能出現實驗結果,真正到商業運用最快也得等到2035年。

ITER在法國組裝

全球能源科技終於有望邁向下個階段,據《半島電視台》報導,世界最大的熱核融合反應爐計劃28日在法國南部正式組裝,參與其中的「東道主」法國總統馬克宏29日致詞提到,相當看好ITER的潛力,雖然目前實驗結果都還沒出來,但核融合成為未來能源取用的風潮是顯著的。

ITER計劃是由全球各大經濟體花費長年規劃的野心之作,包含美國、歐盟、中國、俄羅斯、印度、日韓等總計35國都參與其中,ITER成立於2007年,一開始被提出時是表定30年計畫、初估50億歐元,但照目前進度(剛要組裝),最快2025年才能完成初步實驗,要應用到工業上最快也是2035年,光現在經費已經支出超過120億歐元。

不過,ITER若能奏效,這點付出都是各國能接受的,ITER目的是要滿足全球不斷增加的能源消耗,同時還強調低污染,完全符合現代思維的能源永續利用。

目的是永續利用

根據《衛報》報導細節,ITER的原理不難理解,核融合本就能提供充足能量,運用氫和同位素氚作為燃料,相對於傳統核反應爐生成的污染物,ITER產生的放射性元素廢料壽命較短,不易影響環境,甚至在建造成本上與傳統核融合廠相去不遠,但益處更多。

總論ITER的目標,包含透過熱核融合時產生10倍於過往的能量,可產生能自我維持動態反應的電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