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破表、暴雨成災 島嶼國家須戒備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7/07 11:01 點閱 2295 次

由英國氣象局與39個科學機構組成的團隊,上週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以溫度與降水作為指標的研究結果,再次證實隨著氣候暖化,高溫熱浪和強降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高;例如其中一個「每日最高氣溫」的指標,就呈現十分清楚的上升趨勢。研究團隊警告,這些極端的天氣變化,未來還會加速擴大,對於人類的健康、各國的金融經濟,以及整個生物圈都會造成嚴重的衝擊。

臺灣6月高溫紀錄

我們的現況正是如此。今年臺灣的6月真的是非常熱,以臺北氣象站為例,6月的均溫為30.5℃,不但是歷年6月最高值,也與盛夏的7、8月一樣,月均溫邁過了30℃的高溫門檻。不僅如此,6月的最高溫達到38.9℃,是臺北氣象站歷年排名第二的高值,只比2013年8月的39.3℃略低。

另一方面,截至7月6日,今年高溫日(>35℃)的天數已有29天,大於36℃的天數也有21天。今年並沒有聖嬰現象的助力,高溫卻在6月就爬升的這麼快,出乎氣象專家的意料,也表示地表的暖化速率確實已經開始在加速了。

中、日暴雨成災

強降雨方面,近期中國大陸及日本九州的洪澇,都是最新的明證。從6月起,大陸氣象單位已經連續32天發布暴雨警報,降雨範圍廣及大陸南方六成的地區,有75個縣(市)的日降雨量突破歷史同期的極端值,廣西陽朔、貴州惠水、雲南馬關、重慶南川、四川西昌、甘肅靜寧等地區受災相當慘重。

日本九州的熊本縣和鹿兒島縣本月4日因鋒面滯流,帶來數十年來罕見的暴雨,也釀成慘重災情,日本政府派出了1萬名自衛隊員協助救災,日本氣象廳也特別發布最高的第5階豪雨警報,疏散了逾20萬的居民。由於雲雨帶的鋒面仍然在長江流域至日本海徘徊滯留,未來大陸與日本地區還會有致災性的大豪雨發生,危機仍然凶險。

這些發生在我們周圍的極端天氣變化,都是最新的慘痛教訓。然而暖化後的天氣趨勢雖然可以經由氣候的模式研判可能的變化,卻是難以準確預估發生的時間與強度,更麻煩的是,極端天氣造成的結果往往超乎想像的驚人,這是我們要有的心理準備。

建立氣候風險管理

2017年九月18日,大西洋的超級颶風瑪莉亞(Maria)以每小時260公里的強大風力,登陸加勒比海的島國多米尼克(Dominica),給該國帶來前所未有的災情;全國有九成以上的建築物被毀,甚至總理官邸的屋頂都消失不見。當年聯合國大會上,該國總理上台發言,形容颶風後的慘狀有如經過一場戰爭的洗禮,呼籲國際伸手援助,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目標:要重建該國成為具有氣候適應能力的國家。

隔年初,該國立即成立了一個「氣候復原機構」負責執行,以確保該國每個部門、每一項重建工作、新的政策和法規,都能牢記瑪莉亞颶風的教訓,為該國的基礎設施打下堅實的基礎,防範下一個超級颶風的衝擊。

多米尼克的例子正是每個國家面對氣候暖化的衝擊應該有的正確方向,也是給我們臺灣同樣是資源有限、卻面臨巨大自然災害挑戰的島嶼國家一個很好的省思與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