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的新日常 各國推動新生活

陳是祈 2020/05/06 15:21 點閱 3520 次
在疫苗問世以前,即使疫情趨緩,人們還是要適應「新日常」下的各種不便。(Photo from網路截圖)
在疫苗問世以前,即使疫情趨緩,人們還是要適應「新日常」下的各種不便。(Photo from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後疫情時代,各國紛紛祭出法規或者指引,因應人們生活習慣的轉變。如台灣推廣「防疫新生活運動」,日本呼籲民眾適應「新日常生活」,歐美各國政府和企業也針對後疫情時代,提出相關對策,包括保持安全距離、戴口罩、衛生習慣養成宣導等,也順應民眾生活型態改變而修改法律,如德國立法讓員工有權利選擇是否在家工作。

各國新生活指引

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4月30日記者會上表示,因台灣疫情趨緩,鼓勵民眾放鬆之餘,也要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在安全前提下外出活動,3日甚至表示可以逐漸鬆綁小型的露天音樂會,擁有大片綠地的場地如大安森林公園、衛武營等,都在以防疫安全為前提下,積極規劃活動。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4日宣布延長緊急狀態至5月底,同時為了平衡經濟活動,呼籲民眾適應「新冠肺炎時代的新日常生活(コロナ時代の新たな日常を)」,懷著「正確的擔憂」,除了政府積極推動治療藥物,希望民眾注意日常生活,盡量不要前往「三密」場所,甚至表示部分疫情不嚴重的地區,經過專家審慎評估,可望提早解封。

在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疫情最先開始出現趨緩的加州,州長紐森於4日宣布進入解封的第二階段,包括部份零售業如書店、音樂用品店、玩具店、花店、體育用品店等,可以在做足防護的前提下,於8日重新開張營業;洛杉磯地區則表示新學期將如期於8月開始,但要開放校園還是持續線上教學則尚未決定。

立法保障在家工作

根據《歐洲新聞》報導,因為疫情許多人必須在家工作,反而讓公司發現,不需要待辦公室也能有效率地工作,因此德國和芬蘭也開始立法保障員工有選擇在家工作的權益。

另外,疫情帶來的經濟緊縮,也影響了人們的交通習慣。據報導,英國於4月創下74年以來,最低的汽車銷售量,人們開始改以腳踏車或者步行上班,避免大眾交通運輸與人接觸的風險,而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為因應這樣的趨勢,降低了馬路速限以及計劃增加腳踏車道。

推廣國內旅遊

全球旅遊產業新聞》報導,觀光業為重的歐洲在疫情中損失慘重,好不容易疫情開始趨緩,但國際旅客潮不太可能瞬間回流。因此法國、義大利等觀光重地,首先將客群擺在歐洲境內的旅客,期盼暑假能帶動一些人潮。義大利觀光部長達里奧·弗蘭切斯基尼頒布了一系列刺激旅遊的計畫,包括給予每個歐洲家庭500歐元的旅遊補助,也積極在金錢以及防護措施方面,協助餐廳以及旅宿業者。

NBC News報導,美國各航空業者為了讓旅客安心以挽救財務,開始陸續要求乘客必須戴口罩才能搭機。然而,為了維持安全距離,必須縮減座位,將導致更少的班次而且更高昂的機票價格,近而影響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出差意願。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