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國防部切割討論+政府誰擔責任?(20200423晨間會議記錄)

醒報編輯部 2020/04/23 15:46 點閱 4832 次

2020晨間會議紀錄
主席:社長
紀錄:陳是祈

今日話題:

翔禾:
1.綠委批陳道輝哭不是男子漢 國民黨:前線流血為何不能流淚
https://udn.com/news/story/121072/4511781?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回應:國民黨目前看起來算是反對黨中表現最好的,感覺有出現戰力,而且吳斯懷比較溫和、不追打的發言也讓他形象大好。敦睦艦隊事件會不會成為民進黨施政的轉折點之一值得觀察。另外,各反對黨立場也值得追蹤。

2.公衛師法來了!行政院會明拍板 想獲資格得考試加證書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511508?from=udn-relatednews_ch2
回應:會關注院會記者會,這也算是本報有追蹤的議題之一。

凱文:
1.敦睦艦隊爆群聚感染 支隊長遭調離現職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5698
回應:個人認為支隊長陳道輝的說詞矛盾,加上不肯多透露的態度,種種表現都應該遭懲處,也只能是他被懲處,因為他用猶豫的行為來宣示扛責,加上國防部長嚴德發說法及個人軍中經驗,大多軍事人員抱有消極的心態恐怕才是最結構性的問題。
社長:在軍隊工作倫理上,陳道輝已經講他所有能講的了。現在陳道輝有兩個問題,第一,他把責任推給「尊重船上醫官」;第二,讓官兵「解散」的人不是陳道輝,另有長官。
潤霖:我認為誰扛責任,跟真相如何無關。如果是刑事上,陳道輝或許將來會轉為污點證人。情感上能理解陳道輝不願出賣長官的心理,畢竟自己也當過兵。
祐任:現場狀況是這樣,參謀長先說支隊長等人不願意受訪,但陳道輝反駁並沒有人問他是否願意受訪,最後是呂玉玲聯絡上的。

2.原民擬討回牡丹社事件頭骨 有望成台首例國際遺骨返還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4512066?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回應:與電影《名畫的控訴》相似的情節,據理力爭及提出證據,再將資訊以現代科技攤開在大眾之下做靈論或許是個好方法,政府是否有積極協助?

祐任:
1.日本倒地暴斃案例激增11例!橫死者均為新冠肺炎陽性
https://heho.com.tw/archives/79702
回應:無症狀倒地暴斃的案例不只出現在日本,其他國家也發生過,顯示這個病毒難以捉摸,台大公衛學者也說過好幾次,這個病毒我們不知道的比知道的還要多,或許也增加廣篩的必要性。

2.調查:近3成醫護 指個人防護裝備明顯不足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5612
回應:台灣口罩生產的主力是外科口罩,第一線醫護竟然反映缺乏N95口罩,是總量不夠還是分配不均?外電提到醫護的心理健康,其實和防疫物資是否充足有密切關係,指揮中心應正視這個問題。

潤霖:
旅行社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 業者曝6月恐是大限
https://tw.news.yahoo.com/%E6%97%85%E8%A1%8C%E7%A4%BE%E6%98%AF-%E9%87%8D%E7%81%BD%E5%8D%80%E4%B8%AD%E7%9A%84%E9%87%8D%E7%81%BD%E5%8D%80-%E6%A5%AD%E8%80%85%E6%9B%9D6%E6%9C%88%E6%81%90%E6%98%AF%E5%A4%A7%E9%99%90-084331181.html
回應:政府紓困看來也是半調子,發點錢說點好聽話,就把水深火熱的人民給打發了,有些行業是真的經營困難,快活不下去要倒閉了,但政府真有心要救急嗎?

防社區感染!韓國瑜:高雄市將於5月3日兵推演練
https://tw.news.yahoo.com/%E9%98%B2%E7%A4%BE%E5%8D%80%E6%84%9F%E6%9F%93-%E9%9F%93%E5%9C%8B%E7%91%9C-%E9%AB%98%E9%9B%84%E5%B8%82%E5%B0%87%E6%96%BC5%E6%9C%883%E6%97%A5%E5%85%B5%E6%8E%A8%E6%BC%94%E7%B7%B4-073006486.html
回應:面對重大公衛危機,兵棋推演其實有其意義,相對比地方政府開始重視災情演練,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僅僅是追著疫情跑,缺乏超前部署,令人捏把冷汗。

是祈:
1.協助航空業度難關 交通部通過近500億紓困貸款
https://bit.ly/34XgnVc
回應:除了航空紓困,航空業在疫情間有什麼方法能度過?例如改為貨運或是進廠保養,整頓之類的?
社長:希望我說的不正確,這些紓困未來恐怕會變成呆帳?如果產業可翻身就罷,但如果無法翻身,是不是就無法還款?大家要注意一下。

2.英國女王94歲生日:首度取消生日禮炮 疫情當前低調慶生
https://www.storm.mg/article/2548598
回應:昨天還有看到衛兵交接時維持社交距離的影片,十分有趣。疫情間其實也是觀察各國文化的好時機,包括英國的王室文化在疫情中如何發揮影響力等等。

今日外電題材:
1.德國全境強制規定大眾運輸要帶口罩(翔禾)
2.南非部署7萬軍隊抗疫 自1994年後首次調動這麼多軍隊(翔禾)
3.伊朗發射第一枚軍事衛星”革命衛隊"(潤霖)
4.巴黎居民群情激憤 抗議警察執行封城太過強硬(凱文)
5.美國加州2民眾早在新冠肺炎浮上檯面前就因染疫身亡(凱文)
6.紐約一家博物館正蒐集有關疫情的物品 以警惕後世(祐任)
7.低油價誰獲利?誰受害?(祐任)
8.疫情下美國高教的憂心(更新:哈佛、普林斯頓和史丹佛宣布不接受政府紓困)(是祈)
9.疫情影響網路使用習慣的變化(是祈)

讀報心得:
1版
文:緊盯政府高層需負責,支持基層官兵的立場很有高度,報導批判性夠。

2版
維:1、2版都是關於磐石艦究責問題,有助人民釐清真相。

3版
文:油價一文頗具教育意義,報導能助導正觀念。
禾:油價一文有助釐清觀念。
任:蘇貞昌提到紓困比照前瞻計畫財政紀律嚴格,睜眼說瞎話。油價的報導寫的很清楚。

4版
霖:譚德塞的截圖解析度不錯。

6版
任:6版應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