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談》疫情下的決策 人道與政治拔河

盧信昌 2020/03/15 14:56 點閱 2467 次

台灣網媒風起雲湧的探討要做連署,推薦衛福部長陳時中出任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秘書長。究其實,在跨國的醫療政策、防堵決心與瘟疫感染的環境,都不同的情況下,硬要比對誰的能力優秀,或怎麼樣的決策適合哪一個國家,難免誤導社會視聽。

韓、星做法不同

被國際讚譽有加的韓國與新加坡,兩國在過往的經歷很不同;星國在2009年的H1N1,死亡18人,而韓國則在2014年,經歷MERS的衝擊。於本波疫情爆發後,兩國發動防堵的起跑點也有不同:於武漢封城的第一時間,星國即以免費口罩的發放,來確保國人對公衛急難事件的理解;至於一水之隔的韓國,則要等到大邱市的教會爆發群聚感染,方才採取緊急作為。

不過星、韓兩國在即戰的做法上,則很一致,就是立即確認傳染範圍;之後,則發動全面性篩檢,並搭配好隔離設施與輕、重症的醫治分流。反觀,英國衛生單位估計,感染人數已經有上萬名;在最壞的情況之下,死亡上看50萬人。而總量有限的檢疫資源,將優先用於確保不發生院內感染。

決策者的利弊權衡

首相強森卻公開呼籲,疫情傷亡不可免;已經有症狀的人不要出門,家人一併做居家的自主隔離。一時之間,國際輿情無不驚駭大譁。

究其實,決策者的政治判斷,本來就是在人道觀、科學可能與經濟利弊之間的衝突,做微調擺盪的。此番的病毒救治與防疫計畫,正充分反映出各國的優勢與內在矛盾,以及特定社會於文明追求與主流階層所遵從的倫理價值。

政治利益盤算

現下,川普總統的禁航令,只允許英倫三島可以飛航美國;因此,不做全面檢疫,才能凸顯出英國西線無戰事。其次,英、美擬議中的雙邊自貿協議,有助於脫歐談判與2020的總統選舉;積極把握美、英、愛三國關係,才能爭取英語系傳媒的報導。

再則,英國的公醫(NHS)原已瀕臨破產,首相強森剛剛撥款做補貼;此際,於財政負擔與人力負荷到頂之下,唯有貫徹NHS的獨立性於阻絕病患湧入,才能有在日後做調整的決策空間。

種種的私心自用與政治利益的盤算,所做成的兵棋推演之下,暫時的不變應萬變,已成為強森豪賭的一招險棋,至於英國百姓的安危,則有賴上天憐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