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傾聽德布西的聲音

蕭旭岑 2020/03/02 12:07 點閱 2381 次

兩個禮拜前,去聽了法國鋼琴大師羅傑(Pascal Roge’)的音樂會,曲目是德布西24首前奏曲。這真是近年非常珍貴的一次現場經驗,聆聽當世備受讚譽的法系音樂鋼琴大師演奏德布西,對我來說,是千金不換的機緣,因為在那一場,我聽到了「德布西的聲音」。

與眾不同的德布西

我一直覺得,鋼琴家要演奏好德布西,非常困難,因為那是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東西。打個比方,德布西之前的鋼琴作品,猶如各大宗派,各擁絕學,有少林寺七十二絕技,有武當太極劍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但是德布西卻是另闢蹊徑,用化神幻術,打開了另外一個時空,展現另一個世界。

過去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尋覓「德布西的聲音」。尤其是24首前奏曲,這闕鋼琴史上的經典之作,就連大師齊瑪曼的錄音也未盡讓我滿意。但是羅傑早年的錄音,就已經近乎完美,這個聲音就是德布西的聲音,他的版本也是這二十年來,少數能讓我反覆聆聽的版本。

羅傑演活德布西

這次羅傑的現場,更是讓人神為之奪。德布西的鋼琴作品,演奏的差異,在現場聆聽特別明顯,不光是印象派的作品需要耳目所視所聞,光影與色彩的變換,唯有透過現場空間與距離,方能更為淋漓盡致地傳遞。過去聽過幾次現場德布西的演出,那音色都是死的,羅傑的卻是活生生的,德布西的聲音。

無獨有偶,我的小學好友「皮皮蛙媽」,當晚也有親臨現場聆聽,可惜並未相遇。她在臉書上說,聽完羅傑教授的演奏,內心忍不住讚嘆:「啊~原來這就是德布西的聲音!!!」皮皮蛙媽特別指出,每一個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屬於這個作曲家的聲音,例如,巴哈要有巴哈的聲音、貝多芬要有貝多芬的聲音,如果用蕭邦的聲音來演講奏貝多芬,很有可能被說「風格詮釋錯誤」。

演奏家的責任

皮皮蛙本身是國內傑出的鋼琴演奏天才少年,當然皮皮蛙媽的培育功不可沒,但是她也坦言,皮皮蛙曾經有一陣子,彈任何一個作曲家的作品,「都像病入膏肓的蕭邦」。皮皮蛙媽說:「有時候去聽某些音樂會,還會發現:雖然這位演奏者選擇了好幾位作曲家的作品,但整場聽完,卻覺得像聽同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一樣。」她說的沒錯,我聽了太多演奏,都是這樣的問題。

從文化了解開始

這就是演奏家的課題與責任,要如何演奏出作曲家的聲音?當然,掌握樂派風格、傳統,擁有獨到的知識與演奏的竅門,絕對都是必要之功。樂評人焦元溥訪問羅傑,大師夫子自道,更能直指核心:「我不認為法國音樂、法國風格或法式音響,是可以被『教』的。」

法國音樂的精髓在於細緻的感覺、情感與氣氛。很多人問我要如何演奏法國音樂,或什麼是法國音樂,我都說這是無法回答的問題。要演奏了解法國音樂,你必須了解整個法國文化,了解文學、詩歌、繪畫、美術,甚至食物與品酒⋯⋯。」

這就是羅傑成功演奏出「德布西之聲」的秘密。你必須完全進入到文化裡面,不是只有學習音樂,還有文學、詩歌、繪畫,甚至食物!從食衣住行,到日常生活。即使是一個外國人,只要夠用心,也可以演奏出道地又精彩的「德布西之聲」(例如鄧泰山),這是我從羅傑那邊得到最大的啟發,現場聆聽,更是深有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