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限塑政策 法國經驗可借鏡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2/25 11:25 點閱 2745 次

2/21日法國的國會通過了反汙染和循環經濟法案,對禁用一次性塑膠產品、減少塑膠汙染等項目提出了實施路線圖,規劃到2024年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包裝的使用,在2025年實現100%塑膠循環利用,至2030年一次性塑膠瓶銷售量必須減少一半。

法禁1次性塑膠產品

其實自今年1月1日起,法國境內已開始禁止銷售部分一次性塑膠產品,包括塑膠的家用棉簽、塑膠杯子和碗盤等。這次法案的制定,不僅有利於法國推廣綠色環保的消費模式,也是回應歐盟在2018年所通過會員國必須在2021年禁用已有替代品的一次用塑膠產品的提案,在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方面也邁出一大步。

塑膠在現今的生活裡不可或缺,但是也成為環境保育的熱門議題,據估計每年至少有800萬噸的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破壞自然環境並摧毀生物多樣性,情況相當嚴峻。

另一方面,塑膠產業也是氣候暖化的推手之一,從1950年至2017年,全球生產了大約92億公噸的塑膠,相當於每個人有1.2公噸。這些塑膠中近半為2000年以後才生產的,並且生產率還在不斷增快,看不到減速跡象。

塑製品消耗石油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資料,目前全球每年的石油消費中約有8%與塑膠有關;如果這種對塑膠的依賴持續下去,到2050年,塑膠產業將占石油消耗的20%,排放量非常可觀。因此當務之急是減少塑膠的產量,並改善廢棄物的回收管理和擴大循環使用,其中最優先的項目就是逐步杜絕塑膠購物袋和垃圾袋、餐具,以及吸管等一次性產品。

我國自2002年起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工作,規定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等7大類約2萬家商店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2018年起更擴大管制對象,從原來的7大類增至14類,涵蓋10萬多個商家。環保署還規劃在今(2020)年進一步推動擴大限用塑膠袋相關政策,在2025年開始以價制量的全面限用,預期要到2030年才達到全面禁用的目標。

我限塑成效不彰

與國際的限塑政策比較起來,我國的相關政策起步並不晚。雖然我國的限塑政策已推行了18年,民眾的生活樣貌逐漸在改變,許多人已有出門購物自行攜帶環保袋、環保餐具的習慣。然而根據環保團體過去10年淨灘的統計顯示,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手搖杯和塑膠袋仍然是海灘垃圾排名的前5名,也佔了海洋廢棄物總量的7成,顯示限塑政策的成效還有待提升。

目前限塑政策的主要問題是採取被動性的方式,只限制店家不可提供,但沒有禁止民眾加價購買,成為管制的漏洞。因此需要加速並提前推動限塑政策升級,不只是要做到「限塑」或是「限用」,更要輔以懲罰性的條款全面禁用,同時建立更加完善的回收機制,才能有效的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

環境保育工作,不單是政府當盡的基本責任,更是全民必須共同攜手努力的目標。期盼全民都能響應「自備、重複、少用」的減塑新生活運動,改變拋棄式的浪費習性,共同珍惜資源,用行動愛護我們的家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