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波折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12月2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如期開幕,參加的各國代表將在二週的會期中,討論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的對策,以及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後續行動等議題。
在會議的前一週,聯合國接連發布了《溫室氣體公報》及《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提供最新的背景資料,希望能導引本年度氣候大會的討論內容朝良性的方向發展。
溫室氣體又新高
首先,十一月25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最新《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18年地球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持續過去的長期增長趨勢,再次創下新高紀錄。這份報告是根據全球大氣觀測網路設置在極區、高山、以及熱帶島嶼的觀測站數據彙整而成,涵蓋的範圍相當完整,可以與1958年就在夏威夷冒納羅亞天文台開始建立的基林(Keeling)二氧化碳觀測紀錄相輔相成。
根據該公報的數據,2018年全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達到407.8 ppm(百萬分之一),比2017年的405.5 ppm增長2.3ppm,也是1750年工業革命時期的1.5倍。觀察10年期的平均上升幅度,在1995~2005年時期為1.9ppm,但2005~2015期間已升高到2.1ppm,如今年均成長值更高,顯示溫室氣體濃度正在加速累積。
化石燃料是主因
不只是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2018年甲烷的年均濃度為1869ppb(十億分之一),氧化亞氮為331.1 ppb,也都創下新高紀錄。這些不斷攀升的數據顯示,我們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帶來的高排放量,正是導致溫室氣體濃度快速又持續增加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11月26日環境規劃署發佈的溫室氣體《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就明確的指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確實又創新高,達到553億噸,高於2017年的535億噸。這份報告的結果清楚的顯示,《巴黎氣候協議》所揭櫫的減碳目標與當今的排碳現實有十分巨大的差距。
當然聯合國還是聲嘶力竭的呼籲世界各國必須藉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的平台加強合作,促進全球的碳減排力道,以減緩氣候暖化帶來的衝擊。
無法達成的目標
按照《巴黎氣候協議》所規劃的減碳路線圖,要想把在本世紀末升溫幅度控制在2℃以內,2030年的排放量必須比目前降低25%;而要把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內,排放量更需要大幅減少55%。簡單的說,除非未來十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下降7.6%,否則將升溫控制在1.5℃的目標將根本無法實現。
可是目前看到的前景是: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仍然繼續增高,溫室氣體的濃度不但無法在2030年以前下降,甚至還看不到上升放緩的跡象。
集體的失敗
因此,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的《溫室氣體公報》和環境規劃署的《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揭示了殘酷的現實: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長,防止氣候暖化的惡化,世界各國是集體的失敗與失職。儘管我們有了《巴黎氣候協議》的雄心壯志,也有了能源轉型的必要技術,但是現有的政治體制和執行意願,根本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
聯合國估計,按照現有的減碳速度,到本世紀末全球均溫會比工業革命前上升3.2℃。我們面臨著一個嚴峻的選擇:立即啟動結構性改革,或者,承受一個地球因氣候暖化而發生翻天覆地衝擊的不幸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