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難達標,化石燃料增加的危機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19/11/20 15:00 點閱 2622 次

本(十一)月18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環保署預算,以該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策略不夠積極,無法達成第一階段設定減量目標(較2005基準年減量2%),決議刪減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中「因應氣候變遷計畫」1百萬,並凍結6百萬。

減碳目標難達成

立法委員要求環保署必須在明年3月底前,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提出對燃煤徵收碳費的具體時程,包含徵收費率、金額、用途、具體減碳策略及相關修法的規畫草案,這些工作都完成後始得解凍預算。

其實我國並不是唯一減碳工作不力的國家。在2015年通過的《巴黎氣候協議》,儘管設定了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球目標,也要求各國制定自願的減排承諾,但是絕大部分國家都同樣面臨難以達成原定目標的窘境。

經濟第一環保第二

從最近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6%,印度占7%;雖然中國大陸和印度都承諾要降低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為基準的排放強度,但同屬於開發中國家,他們的排放量將持續增加。

另一方面,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13%的美國已經宣布要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而占4.6%的俄羅斯從沒有做出要減碳的承諾。單單這四個國家的排放量,就已經超過全世界總量的一半,而且是根本難以減少的部分。

只有36個國家(包含歐盟28個以及其他8個)承諾到2040年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40%,另有127個國家提交了有條件的減碳計畫,但是必須仰賴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和資金援助來實施這些計畫;不幸的是,美國和澳洲已經停止提供這方面的資金捐款。結論就是,各國不僅減碳的承諾不夠,而且投入的資金也不足,全球減碳的前景非常艱困。

燃煤需求持續增加

更麻煩的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有七成來自化石燃料,若要達到《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需要在本世紀中期關閉2400個燃煤發電廠。然而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將增長2.3%,為2010年以來最高的一年。根據目前各國制定的政策,燃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利用在2040年以前將繼續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250座新的燃煤發電廠還在興建中。

最近研究估計,自2015年到2030年由於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足以使全球海平面升高20公分,這是整個二十世紀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量,但是卻會在本世紀15年內發生;其中一半的貢獻來自中國大陸、美國、歐盟、印度和俄羅斯這五大排放國。

潛在危險溫室氣體

除此以外,隨著極地冰層快速退縮,暴潮正加劇侵蝕北冰洋海岸的永久凍土帶,這是溫室氣體的另一個潛在危險來源。據估計,每1克永久凍土會排放4克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過去的碳通量估算和氣候模擬都沒有將永久凍土帶的這一部分納入,如今卻突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也成為氣候暖化的另一個噩夢,呈現未來更可怕的後果。

因此,各國的減碳計畫無法達標,化石燃料的使用還在繼續增長,世界正在排放增加的危險軌道上前行。當我們發現乘坐的列車正高速朝危險的方向前進,若是不能跳車,我們只能綁緊自己的安全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