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上下同心 英、德值得借鏡

林祐任 2019/11/12 18:25 點閱 15040 次
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畢騰安,分享英國政府和企業如何同心對抗氣候變遷。(Photo by 影片截圖)
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畢騰安,分享英國政府和企業如何同心對抗氣候變遷。(Photo by 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過去台灣的能源轉型常常造成政府、企業與在地民眾的關係緊張,因此停滯不前。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畢騰安出席12日的「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論壇,分享英國政府和企業如何同心對抗氣候變遷。台大風險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也舉出德國政府跟社會對話的例子。

英國政府企業同心

周桂田指出,根據2018年的全球碳計畫,台灣的人均碳排放高居世界第8名。此外,台灣不含水力發電的再生能源比例僅2.97%,除了遠低於丹麥的68.78%,在亞洲也落後於日本、泰國、印度、印尼、南韓甚至中國,顯示台灣的能源轉型還有很多努力空間。

英國減碳和能源轉型的決心不容小覷。畢騰安表示,英國早在2008年便制訂了《氣候變遷法》,目標是2050年將溫室效應氣體減至1990年水準的80%,更在今年5月修法進一步把目標訂為「零碳排放」。英國再生能源的比例也大幅上升,2012年風力發電僅占3.9%,至2019年已經增加到19.79%,燃煤也由43%降至5%以下。

畢騰安強調,英國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政府和企業上下同心。政府號召產官學界的專業人士,成立獨立的氣候變遷委員會,職責是監督政府以及提供政策建言。政府甚至還會提供資金以協助企業研發創新,逐步邁向低碳經濟,因此企業也力挺政府對抗氣候變遷。

德國社會對話

周桂田表示,德國的能源轉型也有很多值得借鏡之處,特別是政府與社會的對話。為了達到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德國在2015年6月展開了社會對話,例如隨機抽樣472位德國公民,盡可能反映各地的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等人口結構,在5個城市舉辦圓桌會議,最終提出77項政策建議。

針對能源轉型的各種利害關係人,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創建電力網路平台、能源效率平台等5大平台,定期召開會議,與利害關係人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