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RCEP衝擊大 經濟部勿說風涼話

彭蕙仙 2019/11/11 18:11 點閱 2753 次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5個國家日前完成談判,預計最快今年年底、至遲明年初就會正式簽約。放眼東亞,只有台灣和北韓沒有納入RCEP,不少企業擔心台灣會 被區域經濟圈排擠在外,競爭力與市場都將大受影響。

經濟部長太樂觀

不過,經濟部長沈榮津卻認為問題不大。他說,台灣與RCEP簽約國之間的貿易有7成都已是零關稅,剩下的3成可以透過產業轉型、提高附加價值等方式來增加競爭力,抵消被課關稅的不利影響。

沈榮津的說法不能說不對,不過,並不完整。他提到的7成貿易已屬免關稅,是指這進出口產業屬於世界貿易組織(WTO)「資訊科技協定」(ITA)下的產品,包括電腦、電信產品、半導體、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及製造設備等,本來就是免關稅。台灣屬於ITA簽署國,因此可以享受相關產品免關稅的待遇。

影響我國競爭力

不過,有幾點必須注意。首先,科技發展日新月異,ITA涵蓋的品項追不上產業變化,在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國家簽訂的FTA少、參與區域整合機制的步調又相對落後的情況下,當其他競爭國可以透過雙邊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持續更新免稅項目時,台灣卻不能,產品所面對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其次,台灣出口的資通訊科技產品大部份屬於零組件,終端產品布局有限,ITA只免終端產品的關稅,零組件的採購交易仍有稅的問題,但RCEP簽約國家彼此間的資通訊零組件貿易則是免稅的,這對台灣當然不利。

面板、工具機為要

第三,已進入升級板的ITA並未納入台灣積極爭取的面板及工具機。這2個產業占台灣出口的比重都不小,無法享受ITA的免稅待遇,又面臨中國大陸和南韓的強大競爭,而南韓與大陸不但都是RCEP的簽約國且彼此間還有FTA,台灣什麼都沒有,出口競爭的壓力非常大。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0年談判期即將於明年(2020年)到期,在兩岸服貿及貨貿談判停滯之下,ECFA很可能會叫停,若果如此,則台灣連透過ECFA尋求大陸對台商品減免關稅的管道都沒有了,影響之大,實非沈榮津所說的那麼輕鬆。

複合式壓力進逼

政府必須要注意的是,如前所述,台灣產業面對的不只是無法加入RCEP這一個衝擊而已,而是ECFA叫停、FTA沒有進展、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遙遙無期…等,來自四面八方的複合式壓力。當周邊國家、特別是貿易對手國,不斷透過經貿整合,一一消除或降低關稅壁壘與貿易障礙時,形同區域經貿孤兒的台灣,出口產品勢必會遭受排擠。

此外,即使沈榮津的樂觀估計是對的,也就是說,台灣受到RCEP影響的出口產業只有3成,要知道這3成就將近是600億美元的規模,並不是一件小事,更何況,其中以傳統產業為主,這些產業的轉型升級本來有相當的困難,如今又遇到RCEP的衝擊,企業心慌意亂,政府官員能體會多少?

企盼財經部門勿再說風涼話,請面對問題、拿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