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悲嘆之歌》 200人同台獻聲!

祝潤霖 2019/09/22 11:53 點閱 15589 次
馬勒《悲嘆之歌》集合交響樂、合唱團及聲樂家,約200名音樂家同台獻聲。(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馬勒《悲嘆之歌》集合交響樂、合唱團及聲樂家,約200名音樂家同台獻聲。(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豪情初綻》音樂會搬演馬勒、貝多芬早期傑作!呂紹嘉20日在國家音樂廳指揮,與NSO國家交響樂團演奏開季鉅獻,搭配名鋼琴家劉孟捷完美詮釋貝多芬《第2號鋼琴協奏曲》。馬勒《悲嘆之歌》集合交響樂、合唱團及聲樂家,約200名音樂家同台獻聲,演繹這位鬼才嶄露頭角的名作。

悲嘆之歌人力浩繁

《悲嘆之歌》用許多詠嘆短句訴說故事,陳仲威、鄭勝豪的童聲篇幅不長、但海豚音一鳴驚人,女中音翁若珮挑大樑主導故事旁白,女高音林玲慧在後段的音域高潮精采,男中音葉展毓神情入戲且咬字清晰,男高音孔孝誠嗓音渾厚悲愴;搭配台大校友合唱團,人聲部震撼力滿點。

呂紹嘉指出,這首樂曲之所以極少演出,除了樂曲敘事篇幅細瑣,馬勒在台前樂團之外,幕後還安排管樂團加定音鼓,跟前台樂團又不同調、不同拍子;其次很多歌手團員只出現幾分鐘,非常不敷成本。經呂紹嘉用激昂動作指揮、帶出音潮爆發的史詩感,交響樂跟人聲唱曲都充滿震撼力,證明這樣的投入是完全值得。

貝多芬正港第1曲

劉孟捷演奏的貝多芬2號鋼琴部份極盡輕妙雋永,表情陶醉猶如不斷進入「the zone」神馳狀態,從頭到尾完全不需要看譜,一切音符神韻早已了然於胸。貝多芬第2號完成於1795年,早於他後來譜寫的《C大調鋼琴協奏曲》,所以其實這才是貝多芬的「第1號」鋼琴協奏曲。26日劉孟捷將有《孟捷樂樂秀》公演。
cari
劉孟捷演奏貝多芬2號鋼琴協奏曲,不用看譜便能輕易進入神馳境界。(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女中音翁若珮表示,開始準備《悲嘆之歌》時覺得很雜,但熟悉之後發現,到處都是過去唱過馬勒的音樂的影子。呂紹嘉規劃開季由《悲嘆之歌》打頭陣,之後將以馬勒《第9號交響曲》謝幕,這將是他當NSO音樂總監的最後樂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