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高溫的2019 預示未來嚴酷挑戰(汪中和)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19/08/21 18:21 點閱 24398 次

八月初及中旬,歐盟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團隊與美國的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都陸續公布最新的觀測數據,指出今年7月的世界平均溫度創下了1880年開始有溫度紀錄以來的新高值(16.8℃)。

由於7月是一年中溫度分布最高的月份,這就代表2019年7月也是過去140年來最熱的一個月。

今年夏天史上最熱

其實剛剛過去的6月也創下了有記錄以來同月份的最高溫度紀錄,而2019年的高溫趨勢還在延續,因此今年夏天將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夏季。今年夏季的特徵是:高溫比往年來得早,熱浪發生越來十分頻繁,持續時間也相當長,這正是氣候模式預估的結果,只是大家沒想到的怎麼來得這麼快又這麼急。

不單是歐洲今年飽受熱浪的炙烤,在法國南部還觀測到46.1 °C高溫,世界其他地區也不遑多讓。北美在經歷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後,加州約225公里沿岸就有成千上萬的孔雀蛤死亡。

印度自今年入夏以來氣溫也屢破新高,拉賈斯坦邦的楚盧測得50.6 °C高溫,幾乎打破印度全國最高溫的紀錄。中國大陸今夏高溫覆蓋面積約有1百萬平方公里,19縣市氣溫破歷史極值。

受溫室氣體濃度仍在快速上升的影響,地表熱能持續累積,天氣變化日趨極端,類似今年的高溫天氣將成為常態,當然受到熱浪影響的程度也會增高。1981至2010年間,歐洲每年因氣候災害的死亡人數為3千人,學者推估,2071年和2100年之間死亡人數將增加50倍,來到15萬2千人,其中99%的人是死於熱浪。

自然景觀將巨變

研究也發現全球現有3成人口每年至少有20天處於致命的高溫之中;若暖化趨勢持續,預估2100年有74%的全球人口整個夏季都處於致命的高溫環境,情景有如煉獄。

高溫帶來乾旱及森林野火,影響糧食生產、交通運輸、國土安全及社會穩定,也使傳染性疾病擴大蔓延。不但人類難以承受這連鎖性的衝擊,植物及動物也要因應高溫氣候而趕緊避難移棲,做快速的調整改變,未來地球的自然景觀將會大為不同。

溫室效應惡性循環

更可怕的是能源的供應。國際能源署預計到本世紀中期,全球的空調數量預計會從今天的16億台飆升至56億台,屆時全球電力增長至少有五分之一要用來滿足空調用電需求的增長。

由於空調的運轉是向室外排出熱氣,所以會使周圍的環境更熱,也使城市的夜間氣溫加速增高;而空調的製冷劑洩漏也會釋放溫室氣體,加劇溫室效應,造成惡性循環。

臺灣今年也是高溫年,我們不但已經歷最暖的冬季及春季,今年的40℃的高溫紀錄早在4月就出現了,迄今夏天排名前10名的高溫測站都超過38.5℃。臺灣的高溫趨勢成長快速(臺北都會區每10年增溫0.3 ℃),未來高溫熱浪出現的頻率會更多也更強。

領導人須提因應方案

臺北市的夏季最高溫紀錄是39.3 ℃ ,近年來每年出現高溫天(>35℃)的日數平均是44天,高溫的熱島城市是未來要面對的嚴酷挑戰。

史記卷一百五「扁鵲倉公列傳」有一句話:「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臺灣明年一月的總統及立委選舉正逐漸開始加溫,候選人也紛紛拋出動人的政見。

看看今年的高溫熱浪給我們帶來的壓力與衝擊,我們盼望國家未來的領導人能正視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天氣極端化現象,提出具體可行的因應方案,帶領我們國家迎接未來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