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罷工成敗與戰術運用有眉角(拾穗)

拾穗 2019/02/11 13:12 點閱 6508 次

華航機師展開罷工已經進入第4天了,但是這次機師的罷工跟之前空服員的罷工,在社會的反應完全不同。

社會中絕大部份上班族都是勞工,打著勞工旗號反對資方壓迫,這個原本應該很容易引起勞工共鳴,但是我們觀察到,這次一方面社會上反對罷工聲音不斷上升,甚至壓過支持罷工的聲量。

另一方面,華航機師支持的數量也在激增,從第1天的100多位,到11日的600位,抗爭規模持續上升,為什麼華航內部與社會外部呈現如此極端的差異?機師的訴求沒有得到社會更多人的支持?其實罷工就是藉著癱瘓服務來壓迫資方,因此社會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持,對抗議的勞方反而會構成輿論壓力,不利於抗爭的持續進行。

這次罷工無法得到社會支持,大概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談:

民眾不了解訴求

首先,機師的主要訴求是飛行時數過常導致疲勞,因此要求增派機師分擔值勤時間。這一點原是無可厚非,可惜國內外航空公司規定各有不同。如果機師要訴求疲勞駕駛與增派機師,那就應該詳列國內外各航空公司與規範,可惜不論是勞方或資方,都是公布有利於己方的數據。

勞方強打美國、韓國的飛行時數,又強調泰國航空都是用泰國籍駕駛。但是對於歐盟的飛行時數跟華航差不多又避而不談,另外除了泰國之外,其他航空公司多有外籍駕駛,比較起來華航是否明顯壓制本國籍機師,也完全沒有資料,訴求難有力道發揮。

這些內容涉及專業,也涉及行規,罷工方對此敘述不夠仔細,民眾在不夠了解情況之下,只能自己去網路搜尋,不但可能不完整,也容易片面誤以為罷工方訴求貪得無厭,從近來網路上的聲量就能看出這樣的趨勢。

罷工領導人身分惹疑

再來,這次發動罷工的是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華航分會,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有長榮分會與華航分會等,這些不同分會共推理事長,而這位理事長是長榮機師出身的李信燕。

這次發動罷工的成員當然都是華航機師,不過一般媒體在報導的時候,會略去華航分會幾個字,加上這次主責與華航資方談判的是理事長李信燕,但李信燕同時又是長榮機師,以長榮機師的身分來與華航資方對談,難免外界好奇、旁生枝節。

眾所周知,勞方條件越優,資方就會憂心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華航競爭力下降,得利者可能是長榮公司。或許工會是希望降低華航機師曝光,以免被秋後算帳,但是這樣做反而讓華航資方更加疑慮,也讓社會質疑。

網路聲量累積不足

第三,華航機師宣布罷工的時間是在初四凌晨十二點,宣布早晨六點開始罷工。其實這個時間點沒問題,罷工如果需要預告期,成功機率就會下降,考量到勞工發動罷工的壓力,戰術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影響到太多民眾,導致支持度不足,才是最大的敗筆。

之前的空服員在罷工前就已經多次舉行示威,得到媒體報導與傳播,接著網路上的各方聲音開始發揮,凝聚出了支持罷工的力量。這次機師罷工就是在罷工之前雖然有長達半年的討論,但是沒有大型活動去讓媒體報導,自然也沒有在網路上激起討論,因此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

罷工不只是正反兩方的理念較量,更重要的是如何聯合盟友,爭取更多支持力量,來達成自己的訴求。無論是資方跟勞方在這次罷工事件中,都看得出在宣傳與策略上,都有太多一意孤行或自以為是的態度,可惜錯誤的戰術只會模糊了訴求的重點,也讓抗爭顯得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