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失薩爾瓦多 顯示美國不再可靠(20180823-嚴震生)

醒報編輯部 2018/08/23 12:10 點閱 13833 次
薩爾瓦多總統桑切斯(photo by 總統府)
薩爾瓦多總統桑切斯(photo by 總統府)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整理:王慶宇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我國遭薩爾瓦多斷交,這已經是蔡政府上任以來第5 個「被斷交」的邦交國,斷交以後的局面也很難逆轉。面對我們外交上如此困難的處境,前駐美大使沈呂巡曾說:「恐怕每個邦交國都有危險,任何國家再與台灣斷交都不意外。」嚴老師您怎麼看?

斷交是政治決定

嚴震生:我自己才跟薩爾瓦多駐聯合國大使於上週四見面。他曾跟我表示,他認為這一任薩國政府應該不會跟台灣斷交,但他不敢保證下一任不會。他也表示,通常政治人物要不要斷交, 從來不會詢問職業外交官的意見,都是自己決定。所以看起來這次的斷交事件是一種政治。

如果從外交官的角度評估, 薩爾瓦多跟台灣維持邦交關係是好的,但外交官的觀察不見得能夠被政治人物採納。現在薩爾瓦多執政的左派政黨已是第二度執政。薩爾瓦多總統任期是五年, 且不得連任。因此現在第二任期是由第一任期的副總統擔任。但他聲望比較低,畢竟已執政兩次了。由於他不能再選,在聲望低迷的狀況下,也許是希望能為下一任左派參選人拉抬聲勢,才會決定跟大陸建交,這無疑是一個政治決定。

問:嚴老師剛才提到的重點, 就是薩爾瓦多跟台灣維持邦交其實是好的。而現在的左派政府在下一任選舉的機會並不是太大。那我們是否有機會在下一任政府上任後復交嗎?

嚴震生:我覺得任何國家一旦跟大陸建交後,台灣將十分難恢復邦交。我們最後一次建立的新邦交國,是2007 年跟加勒比海的聖露西亞建交。聖露西亞之前跟我們斷交過,然後在2007 年復交。而因為之後兩岸處於外交休兵時期,就沒有嘗試跟其他國家建交。但現在十多年後,大陸的實力增長許多,因此要再復交,可說是越來越難。

與薩國難復交

即使國民黨未來回來執政,取得對岸諒解,大概也很難恢復邦交,頂多只能止血,不再繼續斷交。我們目前面對到最大的外交困境就是,民進黨政府上任兩年多就斷掉5 個邦交國。剩下一年半多的任期,會不會再有新的斷交情況?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 搞不好未來就只剩下10 個邦交國。如果民進黨2020 繼續執政, 會不會只剩個位數的友邦國家? 這是大家要擔心的部分。畢竟, 邦交國的存在關乎到中華民國主權的存在。

問:看來斷交是無法逆轉的, 尤其只要跟中共建交,就很難回來我們這邊。而現在看起來,若現況沒有改善,未來將會是骨牌效應,邦交國可能會一個一個與我國斷交下去。蔡政府不斷強調台灣是主權國家,但嚴老師剛剛提到,主權國家的意義是要有許多國家承認,如果國家不承認, 我們還有可能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嗎?

拉丁美洲不愛美國

嚴震生:我覺得這是比較難的部分。我們過去說,主權國家的定義是有土地、人民,還有政府可以行使公權力。但最近國際關係學者又為定義加了一個條件: 一個主權國家需要有其他國家的承認。若沒有承認,那台灣是否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未來就會受到很大的質疑。

不可否認的是,蔡政府在過去兩年川普政府上任後,顯然在美台關係上有很大的改善。但川普政府因為種族歧視,並從很多國際事務上退出後,反而讓美國在中美洲與拉丁美洲等地非常不受歡迎。

過去我們之所以能維持拉丁美洲,尤其是中美洲的邦交關係, 有很大的因素是因為美國。但我們從巴拿馬、多明尼加,到這次薩爾瓦多可看到,我們完全無法阻止中國大陸進入美國的後院。而且我們現在也要擔心太平洋島國的邦交國,是否會因為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中國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有主導權後,對獲得我們邦交國的承認產生影響,是我們未來需要關心的方向。

問:過去我們認為邦交國都是小國不重要,只要抓住美國、日本就可以。但現在台灣與美國關係是否可靠?《華郵》最近才建議台灣應小心一點,跟美國走太近恐怕會受到美中情勢波及。此外,美國對拉丁美洲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在很多議題上也不再讓美國予取予求。就算美國自己支持我們,也不見得能帶出其他國家對我們的支持,我們的外交處境是不是雪上加霜?

嚴震生:川普對種族主義的偏見使得大部分的第三世界國家, 尤其拉丁美洲國家,都對他十分不滿。因此美國今天說三道四, 希望他們不要跟大陸來往,恐怕非常困難。尤其美國本身與大陸也有外交關係,要求其他國家不能和中國有外交關係,將難有說服力。拉丁美洲國家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能協助他們處理自身議題的國家,但因為這些議題在川普心目中都不重要,所以影響力就逐漸式微。

問:既然美國不可靠,那台灣如何自立自強?您覺得台灣未來的外交政策方向該如何走?

兩岸關係是關鍵

嚴震生:我覺得前外交部長錢復講的「兩岸政策優於外交政策」仍然很有道理。如果我們真的要維護目前的主權地位,就必須要與對岸達成相當程度的諒解。除了不要在邦交國數量上有競逐,甚至最好能在國際事務上有合作與拓展。

台灣邦交國的大使也都認為, 假使兩岸關係能夠和解,他們在國際上推動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或組織,會比較容易一些,而不會像現在這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