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政是志業 應不涉利益算計 (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5/28 07:48 點閱 6675 次
余天擔任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的以來,自認民進黨長期以來沒有好好照顧其權益。(photo_by_youtube截圖)
余天擔任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的以來,自認民進黨長期以來沒有好好照顧其權益。(photo_by_youtube截圖)

擔任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的藝人余天,自認民進黨長期以來沒有好好照顧其權益,向來頗多抱怨,今年他的女兒余筱萍投入台北市議員選舉,卻在民進黨黨內初選中敗陣下來,而外傳受到黨主席蔡英文力挺的前民進黨發言人吳沛憶,則拿下中正萬華區初選第一,讓余天更覺被黨中央忽視,哀怨不平。

余天的妻子、藝人李亞萍最近直言,先生為了投入政治,賣掉5間房,換來的卻是絕情對待,不禁公開飆罵,民進黨裡的「某些人」實在太無情。

柯p拿房貸款

年底選戰開打,台北市長競爭激烈,現任市長柯文哲備感壓力。日前新聞報導,柯文哲拿台北市的房產去抵押貸款2000萬,作為基本的選舉經費,此舉遭到妻子陳佩琪大罵,2人且冷戰3天。

寶島歌王葉啟田曾經擔任2屆立委,他也坦承,進入政壇讓他傾家蕩產,最高負債2億元,離開政壇至今,仍有1.1億元的負債;從政時期,妻子影星劉嘉芬也和他離婚,他說:「政治害了我。」

政治太可怕了!

30多年前,時任行政院長的俞國華,他的妻子董梅貞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不經意吐露心聲:「政治太可怕了」這句直白的感受不但流傳至今,甚至今日的政治環境與情勢,似乎更加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性:政治不但對從政的人是件可怕的事,就連對平凡大眾百姓都一樣是面目猙獰。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1919年在慕尼黑大學演講時,論及作為政治家應該具有的理想素質,也就是把「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其精神意義與實踐作為,已幾如所謂的「天職」或呼召(calling )一般的層次。從政不是一種隨興之舉,更沒有太多個人利益的算計。

熱情責任感判斷力

韋伯認為,政治家有3種性質是絕對重要的: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他認為,政治家單有熱情是不夠的,而是要用熱情來追求「踏實的理想」,並同時要以責任感作為自己「行為的最終指標」。韋伯認為判斷力是指決定「對人和對事適當距離」的能力。政治家的挑戰便是如何把「熾烈的熱情和冷靜的判斷力」調和起來。

韋伯對政治家的要求,或許標準太高,凡人難以企及。如果根據國父孫中山先生所下的定義,「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則從政可能很辛苦、傷神勞累,但也至於是太可怕了;甚至是一個有淑世抱負、為眾人服務的人,最後怎麼會落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的不幸?

民主政治已慢慢變質為金錢交易與媒體政治,沒有錢、不是政二代或官二代、沒有政黨的奧援,想有要投身選舉,簡直是難上加難,且不獨台灣如此,西方老牌的民主國家也難逃這樣的趨勢。政治成為一種世襲,民主的真實價值遭到侵蝕。

是投資,不是志業

當人們相信:選舉非常、非常花錢的同時,自然也會思考,政治人物「選上了是不是也會想辦法『回本』?」如今,政治已非一種志業,而是一種投資;投資有賺有賠,投入前請先詳細評估風險。

從政不再高貴,其中充滿了交易與算計,孰令致之?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