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漁養殖 娃娃魚成珍饈美食

莊瑞萌 2018/05/24 16:36 點閱 14936 次
中國大陸食用娃娃魚,造成繁殖娃娃魚的商業漁場數量越來愈多。(Photo by Nature.Catcher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中國大陸食用娃娃魚,造成繁殖娃娃魚的商業漁場數量越來愈多。(Photo by Nature.Catcher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正統娃娃魚幾乎已在野外棲息地消失!經過中國科學家在內等國際研究團隊花費多年調查發現,原始的娃娃魚在野外幾乎不見蹤跡,目前常見的娃娃魚已是混種之後的種類,而且常被商業漁場養殖,之後再被銷往豪華餐廳販售,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

據《BBC》報導,因其叫聲仿若嬰兒又被稱為娃娃魚的中國大鯢,目前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英國皇家學會研究人員圖維表示,「為了提供人類食用造成的濫獲行為,已造成娃娃魚野外數量在短期間內遭遇極嚴重衝擊。如果沒有協調的保育措施緊急到位,這種全球最大的兩棲類將面臨極大危險。」

據了解,棲息於淡水河流的娃娃魚原本常見於中國,過去食用娃娃魚被禁止,但隨著當地人民所得增加,娃娃魚反而被視為珍饈。捕獲野外娃娃魚屬於非法,但中國商業漁場養殖娃娃魚卻不斷增加,最大一隻可賣到人民幣1萬元。

過去中國農業部更支持將人工飼養的娃娃魚野外放生,對此,研究人員認為結果弊多於利。因為科學家認為,娃娃魚並非是單一物種,可能高達8種。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方延(譯音)表示,「將娃娃魚隨意放生卻沒有考量其基因不同,可能將其存活置於更大危險中。」

據《Quartz網站》報導,科學家在最近一期Cell期刊上指出,又被稱為活化石的娃娃魚原本被認為1.7億年來皆未改變,但其實目前原本野外娃娃魚已不復見,四處常見的是屬於基因複製的魚種。

包括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花費10年,針對野外捕獲70隻娃娃魚,與從1,000處漁場取得的娃娃魚進行基因分析結果發現,早期分類不慎與放任商業漁場養殖娃娃魚造成娃娃魚混種,是讓原本物種幾乎消失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