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 誰顧永續漁撈資源?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5/02/20 08:47 點閱 803 次
都市水域休閒公園,市政認真看待湖區生態及人身安全,值得市民肯定,圖為桃園市華興池公園於113年10月盛大開園啟用。(Photo by工務局)
都市水域休閒公園,市政認真看待湖區生態及人身安全,值得市民肯定,圖為桃園市華興池公園於113年10月盛大開園啟用。(Photo by工務局)

有河川流經的城市景觀最富魅力,有溪流穿過的社區風貌最風光,除了粼粼水波倒影之美,當然就是生生不息之美:空中有飛鳥翱翔覓食,水中有魚蝦棲息跳躍等生氣勃勃景象。

都市水域休閒公園

路過內湖,有時間的話,總會到平坦的大湖公園逗留走走,看人釣著魚,也看白鷺鷥、夜鷺在旁邊等著垂釣者賞條小魚吃。最近也在告示牌看到市政府新修規定,將臨馬路有交通安全疑慮及影響紅(白)面水雞等水禽類築巢地區,列為不可釣漁區。

作為都市水域休閒公園,臺北市政府認真看待湖區生態及人身安全,值得市民肯定。只是諸如白鷺鷥、夜鷺等飛群類以及魚兒在湖區的繁殖期、繁殖空域及水域似乎未受重視,魚釣大小也未受規範。

陸域封溪護魚有爭議

至高山河谷遊憩,幾乎所有河川溪流的岸邊都可看到年代老舊、字跡模糊的封溪護魚告示牌。在熱心的在地社區巡守隊努力下,諸如:俗稱苦花的高身鯝魚、高山櫻花鉤吻鮭、香漁、馬口魚、溪哥等河川溪流指標魚種,均得以復育現蹤,封溪護魚似乎有成,並成為生態旅遊商機及生態文化教育場域。

雖然封溪護魚存在剝奪民眾休閒魚釣的權利(原住民族傳統毒魚又是另一種被剝奪的漁獵文化權利),但單純以釣桿垂釣似乎也少有人會去干涉。所以,與其劃定範圍限制漁釣,不如規範:漁蝦繁殖期間禁止漁撈、禁止放生外來魚鱉、不論漁撈或垂釣一律限制漁獲大小必須大於手掌,小魚必須放回水中等。

海洋漁業竭澤而漁

在傳統市場或漁港買魚,發現漁產越來越少,漁獲越來越小,顯然海洋漁業資源日益枯竭。漁民出海捕撈成本日益增加,陷入漁船越買多、越大,而漁獲卻愈來越少的惡性循環困境。

究其原因,無非是漁船使用諸如底拖網等非法漁具,又不分季節,特別是繁殖季,把大大小小的魚蝦都拖上網,過度非法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持續遞減,終至海洋生態多樣性饋乏。

陸域河川溪流封溪護魚作法要改變,海洋上大小漁船的商業捕撈,或休閒船釣、磯釣等非法捕撈作業要嚴格取締,不能殺雞取卵似的竭澤而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