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記錄整理:毛上仁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各國競爭力與經濟的發展,氣候變化是投資者重點考慮的因素,回顧3月份全球氣候狀況,究竟出現哪些氣候異常的現象,先請汪教授說明。
北京初春暴雪
汪中和:今年的冬天比較獨特,受到全球暖化、北極區的渦旋弱化後帶來的寒潮入侵,讓亞洲、歐洲或者是美洲等比較高緯度的地區,在這個冬天都受到低溫寒害的衝擊跟影響。
但這個影響也不是連續的,是間歇性的,隨著這個噴射氣流的蛇行,還有它的移動,有時高一點、有時強一點。
美國2月份平均氣溫比3月還高,3月比4月還低,所以就表示寒潮隨著噴射氣流的移動,它的強度不斷在變化,可這次的影響一直到3月底4月初,新聞報導,在中國大陸清明節的時候,北京下了一場大雪,有些地方還被稱作「暴雪」,清明時節北京下這麼大的雪,在過去是很罕見的。
但今年就發生了,主因是這次的北極渦旋弱化,它殘存的威力一直影響到初春,所以中國北方初春下暴雪,表示現在氣候變化已經超乎人類過去的生活經驗與認識,需要提高警覺。
冬夏氣溫受極區影響
問:全球暖化理論上不是愈來愈熱嗎?比如美國2月氣溫比3月高,可是為何各個地區面臨的卻是低溫的寒害,甚至北京清明節下大雪?
汪中和:這是一個很弔詭的現象,如果從一年的時間來看,全球不管任何地方的平均溫度都在上升,很明顯可見地表熱能的累積非常驚人,可是如果是看不同的季節、區域,其實它上下的震盪跟變化非常激烈,這種如雲霄飛車式的變化,便是氣候暖化所帶來的極端性。
這有時會使冬天超乎異常的寒冷、夏天更高溫,這樣的趨勢主要是受到極區的穩定性影響,是極區因為暖化的關係受到衝擊所帶來的一個短暫現象,所以近期5、10年北極還存在的時候,這種情況會反覆發生,可是10年之後,當北極的海冰消失,大幅度暖化,再也沒有寒潮的時候,以後冬天便沒有寒冷的機會了。
極區、暖化互相影響
問:簡單來說,就是受到季節跟不同區域的影響,氣候的變化相當的劇烈,極端性就是極冷極熱發生的機會變多了,請教賈博士怎麼樣看3三月份全球氣溫的特色?
賈新興:第一,從2017一整年至今,全球溫度都在創新高記錄,雖然在3月時全球溫度沒有再突破歷史新高,但還是屬於偏暖的趨勢,並且這個趨勢一點都沒有停下來。
第二,地球的溫度節節上升,特別從1880年到2017年,最熱的前3名就是2015到2017這3年,所以也看見暖化的趨勢沒有減緩,溫度上升的幅度比人們預期更快。
暖化就好比在地球點一把火,這把火燒得最嚴重的地方就在北極區,從去年到目前為止,北極海冰因為太熱,結得非常少,北極的海冰一減少,間接會造成氣流蛇行擺盪的趨勢強度越來越強,就會造成全球各地極冷或極熱的現象。
極端天氣在暖化的趨勢下會越來越明顯,這非常重要的,暖化最嚴重的影響在極區,而極區會觸動整個大氣的變化,這些變化又引發更多極端天氣,不是很熱就是很冷,出現在不同區域,以及不該出現的時間點,氣候時空的錯亂就會帶來災害跟損失,這是最頭痛的地方,。
將迎夏季高溫挑戰
問:進一步請教一下賈博士,以台灣來看,3月份的氣候已經有人開冷氣?
賈新興:確實,台灣在3月份因為進入春雨季非常熱,雖然有幾波寒流,但是大多時間氣溫非常暖和,所以這個3月好像初夏一樣。再者,從二月北部春雨季節到4月的統計來看,其實春天的雨水是偏少的,所以台灣3月的時候,高溫跟少雨的現象非常明顯。
至於春雨少會不會影響水資源的調度?好消息是在上個冬天和去年颱風季的時候,水庫的水量還算不錯,水情的狀況苗栗、南部稍微吃緊,其他北部的石門水庫等,水情目前來看還算不錯,雖然整體來看雖然春雨缺少,但是在北部春耕的時候雨下得滿多。
汪中和:未來趨勢只有不斷的升溫,所以夏天是抗高溫最嚴重的季節,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夏季了,春天的腳步走得非常快,一旦北方冷氣團少了以後,高溫就是人們每天要面對的,所以現在可能要提高警覺,等冷過去以後,熱會帶來更可怕的壓力跟挑戰。
調整電廠歲修計劃
問:沒錯,今年3、4月都感覺像夏天一樣,等真的到了7、8月,不知道要過怎麼樣的日子?
賈新興:以目前趨勢看來,5、6月溫度偏暖的機會比較高,主持人有提到3、4月像初夏,室外都30幾度,近日有台電用電量又出現橘色警戒的新聞,部分原因是有些電廠在歲修、調整,這讓我想到,因應氣候變化,早期台電在做基礎歲休,都是盡量在夏季前,但季節的轉換越來越不明顯,夏天的腳步又比以前更早,所以台電年度歲修的計畫應該也要作適當的調整,而且歲修時間應該更短。
主持人:謝謝賈博士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