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考慮民眾感受 官員不知民間疾苦?(彭蕙仙)

醒報編輯部 2018/04/09 10:39 點閱 8599 次

這次清明連假國道一路塞車,連交通部長賀陳旦都承認,恐怕是史上之最。想當然爾,民眾怨氣沖天。不過,許多民眾除了抱怨塞車時間太長之外,賀陳部長的一番話更是讓人氣到不行。

部長不知民間疾苦?

蘇花公路塞車嚴重,賀陳旦的視察行程也受到影響。不過,他說,如果不是為了實際了解路況,而是私人行程,他會改走替代道路,這樣就可趁機沿路欣賞蘇花美景。

民眾聽了不禁大嘆,又來一不知民間疾苦的晉惠帝。史書記載,晉惠帝主政時,天下發生饑荒,大臣報告有很多人民餓死了,惠帝問:「人民何不食肉糜?」(肉糜就是把肉煮成肉粥或肉羹之類的食物)

儘管塞車總會讓人心浮氣躁,但是車流再慢,終究還是會到,如果官員不要講那些不得體的話,時間久了,民眾的怒氣也就淡了。畢竟相對汽車的成長,台灣國道不足,每屆連假就會出現塞車,大部份民眾上路之前心裡也有數。

說話顧人怨不知

其實,大官要員們為了表一種親切感、或是企圖轉移民怨,常常自以為是地講出一些顧人怨的話而不自知。他們的出發點不一定不好,只是往往跟民眾的感受距離太遠,以致於讓人聽了很不很舒服。

這種例子太多了,例如,現任交通部次長祁文中,在擔任交通部路政司長時,曾對媒體說「塞車是一種幸福」,被民眾罵到臭頭。

當時他的意思是說,塞車表示可以開車出遊的人變多了,代表經濟好轉,這是一種幸福。只是轉了那麼多彎之後,民眾實在很難體會。

金蘋果與銀網子

話語的力量非常大。《聖經》〈箴言〉25章11節有句很有名的話,形容話說的合宜、適當,就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裡。「金蘋果」和「銀網子」都是非常賞心悅目且珍貴的東西,〈箴言〉的作者以視覺化的美好形象來比喻得體之言,同樣可以帶給人愉悅的享受。

一句話是否說的得體,除了話語本身的用字遣詞,也須考慮說者與聽者的身份及彼此間的關係,還有聽者聽了之後可能的心理反應;此外,說話的時間和場景也很重要。

官員要有同理心

然而,這些話如果是某個心理勵志作家講可能沒事,甚至讓民眾「心有戚戚焉」,頗為認同,但由主管全國運輸的交通部長講,就不太合宜了。民眾聽了至少會有2種反應。第一,就因為交通部事前的規畫不夠縝密,才會造成四處塞車,交通部長慚愧都來不及了,怎麼還講的出這風涼話?

其實,官員們實在不必老是想要「指導」民眾的感受,只要「同理」人們的感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