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記錄整理:謝宜帆、楊穎軒、謝育展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以下我們來談一種很特別的泳裝叫「布基尼」,有別於我們所熟知的比基尼,它是穆斯林女性穿的連身泳裝,通常泳裝給人的聯想一定是布料比較少、阻力較好,在水中裸露的肌膚比較多,那布基尼包得緊緊的還叫泳裝嗎?
這樣的一種服裝最近在法國遭到立法禁止海灘上穿布基尼,雖然後來又終止禁令,但還是挑動了法國對於穆斯林文化不夠尊重的敏感神經,不知道嚴老師您怎麼看?
嚴震生:我們在台灣看到的穆斯林都是包著頭巾的,也會穿著穆斯林的傳統服裝,像是來自於印尼的這些婦女會這麼做,但基本上還沒有到蒙面,如果是前往中東更保守的地區,可以看到女性是整張臉都蒙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
海邊就要比基尼?
我們知道歐洲人特別喜歡曬太陽、喜歡到海灘戲水,而這些穆斯林移民到了法國之後,他們當然也希望到海灘玩水,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但他們傳統的文化風俗,又不能讓他們像歐美女性一樣穿得那麼少,所以他們就戴著頭巾,穿著連身的衣服,基本上就像我們在台灣看到的連身泳裝,還是可以露出臉和手腳,只是可能沒有那麼複雜。
但是有部分法國人士就認為,既然來到海灘,就是要穿得很簡單,而不是我到海灘享受陽光,還要受到這種不同圖像的干擾,所以法國人要禁止布基尼的穿扮。但禁令頒布後也引起一些婦女的抗議,包括不是穆斯林的女性都認為說立法的人管太多,女性可以選擇自己衣服裸露的程度,大家應該接受多元的文化,她們應該有這種自由。
應接受不同民族風俗
好比說,今天我們到日本洗溫泉,有些地方不准穿任何衣服,那麼穆斯林到了日本一定洗不了溫泉,如果真的要洗溫泉該怎麼辦?就連我們華人都會覺得在公用溫泉全裸入浴有點尷尬,可是有些男湯女湯,就是會要求不准穿,我們可能覺得不習慣,但他們覺得這就是衛生。
海灘當然跟衛生沒有關係,但我相信有些國家就是認為說這是我們的文化,既然妳是移民,就應該要接受我們的風俗,可是也有很多人認為,法國的穆斯林已經佔全國人口7%,應該要包容他們的民情。
而我個人認為,今天這些穆斯林婦女願意走上海灘,在戶外活動,也是好事,比起中東當地自由受到限制的穆斯林要好很多,所以我覺得還是有一些進步,如果她們和西方的女性有些互動、感受到不同的自由,說不定會自己改變穿著,但今天國會立法禁止,限制某些族群的穿著,我覺得這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就看到法國的最高法院最後還是認為,這樣立法禁止等於是否認穆斯林女性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反而是在歧視她們。難道進到法國就非要穿比基尼嗎?或許不見得。
問:嚴老師您有沒有想到自從《查理周刊》事件以後,法國人民與國家境內的穆斯林與IS這些恐怖份子,產生了某種程度的矛盾?有好多事件都剛巧讓穆斯林覺得法國毫人並不尊重他們,而法國人好像也有恃無恐,也不怕去得罪他們,這是怎麼回事?
尊重、包容宗教自由
嚴震生:所謂的宗教自由,我舉另外一個也是長期在法國發生的例子,穆斯林的小女孩上學,可不可以遮臉?遵從基本教義派的人說要遮臉,法國教師則說哪有要遮臉這種事,這也是一個爭議,我們可以想想看,假使今天是穆斯林要到銀行領錢,他們要遮臉,讓不讓她們進去?還是說他們宗教自由要受到尊重,我覺得要拿捏這些真的是不容易。
既然有這麼多穆斯林認為法國是比較包容、自由、平等、博愛的一個國家,是不是彼此都能稍微有些妥協?否則我們看到法國的極右派Front national (民族陣線),以及雷朋家族,得票率很高、支持率也很高,等於是法國的川普,所以我覺得穆斯林到了法國之後堅持自己遵從的基本教義時,反而會讓法國的極右派受到當地民眾更多的擁戴,這種對抗、族群的衝突只會更嚴重。
如果雙方能互相妥協,或許能緩和許多衝突。我相信,法國還是一個非常包容宗教的地方,不會強迫穆斯林做什麼,但是我們看到像美國的川普,談話只要稍微民粹點,就得到許多少數支持者追隨,那麼發言的人就會去推動這種比較民粹的政策,無助於推動社會整體的包容心。
世俗與基本教義可平衡
問:所以基本上還是很多的算計,所以嚴老師您怎麼看法國這樣的態度?未來如何從這些事件中學到教訓?
嚴震生:現今的法國,從當年天主教強烈介入的國家、建立君主制度(過去的王室),到走向共和之後,有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世俗主義」,我們在節目也常常討論過,一些穆斯林的國家像埃及、敘利亞是屬於世俗主義國家,而有些是比較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國家,既然連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當中都有世俗主義國家,穆斯林也必須要尊重法國一些世俗主義的傳統。
當然穆斯林也可以要求這些世俗主義價值,在其個人的宗教信仰裡能維持自己的宗教自由,每個人都有自由行使宗教儀式、敬拜的權利,我覺得兩者之間,事實上是可以找到妥協點、可以找到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