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孩子選擇權 親子之間零距離(20171108 三角談愛-溫小平、樊雪春、蘇家宏)

醒報編輯部 2017/11/08 16:34 點閱 16003 次
父母須盡量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培養感情,讓孩子習慣這種親子互動。(photo by 中央社)
父母須盡量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培養感情,讓孩子習慣這種親子互動。(photo by 中央社)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孩子慢慢長大後,開始會與父母疏離、擁有自己的小祕密、也不讓父母進房間,甚至有些心事都只跟朋友或其他人說,爸媽此時有很大的失落感。這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呢?請溫老師分析。

溫小平:小孩在唸幼兒園或小學時,如果父母很忙、沒時間與他聊天,在小孩需要個人空間並擴大交友圈後,自然就會遠離父母,因為沒有與父母聊天的習慣。孩子在尋求自我時,可能發現與父母講話不投機,因此不想找父母聊天;也有孩子原本個性比較悶,不太善於表達。

父母要抽空陪孩子

我認為父母生孩子後,要盡量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聊天不一定要很嚴肅,可以把它變成一種遊戲,例如有新聞報導孩子小一就要學閩南語,壓力很大,父母這時可以與孩子一起唱閩南語歌或猜謎。

有時親子間的感情是一起看卡通來培養。我孫子孫女上幼兒園時,早上偶爾會賴床,我先生就把卡通聲音開很大,他們一聽到就跳起來衝到客廳,看不懂的地方也有爺爺為他們解說,孩子就會慢慢習慣與父母有這樣的互動。

問:蘇律師你小時候會不會與爸媽交心?

蘇家宏:某程度上我與父母感情不錯,可能是父母老來得子,也或許是因為我是男孩子,父母不太會責怪我,讓我能與父母交心。

問:喜歡哪個女生也會說嗎?

蘇家宏:喜歡誰都會直接帶回家給父母看,雖然還是會有自己的秘密,但大部分問題都願意據實以對。我認為不把小孩當小孩看很重要,正因為我媽媽沒把我當小孩看,願意告訴我親戚朋友關係中的人情世故等,因為交流深,所以比較沒有代溝。

孩子發育長大了

問:請樊老師分析一下,孩子何時會開始與父母劃清界線?

樊雪春: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是從青春期(小5、小6)開始。小時候兒子可能會摟著媽媽說今天想吃排骨飯,但是突然有天回家後就直接進房間,媽媽便產生很大的失落感。其實孩子身體正在發育,不是不想跟媽媽好,而是需要花很大的注意力來面對自己將轉變成男人的階段。

青春期前會認為媽媽是媽媽,然而當孩子內在開始長成男人時,會突然驚覺媽媽是女性。孩子與父母保持距離不一定是因為討厭,父母要懂得去調適,在青春期的那一刻就要把孩子當大人,例如除了是兒子外,也是一個男人;是女兒也是另一個女人,要尊重孩子的界線和隱私,在孩子長大時要讓他擁有主控權與選擇權。

如果父母一直給孩子選擇權,也不輕易責怪他,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如蘇律師,就不太會有嚴重的叛逆期,因為父母以面對大人的方式對待孩子。

鼓勵多嘗試溝通

問:溫小平老師主持廣播節目「天使不打烊」輔導青少年時,應該很常聽到子女對父母的抱怨,寧願跟妳說也不願與父母談。

溫小平:對,孩子會覺得父母管太多、太嘮叨,什麼都要問,好像把孩子當成什麼都不會的笨蛋。孩子在摸索成為大人的過程中,孩子不願意對父母開口,是認為講了一定會挨罵、爸媽一定不允許。其實應該適時讓孩子知道,父母有時也會給出YES的答案。

當年我每天有門禁,媽媽管很嚴,可是我卻想參加金門戰鬥營,於是我賭賭看去跟媽媽談,沒想到她竟然答應了。所以我常鼓勵年輕人多試試看,也許這次父母就答應了。或是可以自己月考進步幾分,去與父母交換到同學家過夜、或參加營隊的許可。

父母心態要轉換

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階段時,父母心態要從管教慢慢轉成朋友關係,讓孩子知道父母懂他、了解他、關心他,但是不約束他,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願意去親近父母。

問: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與孩子關係疏離。

溫小平:我會給父母一些建議告訴他們怎麼做比較好,父母親大部分也願意去調整自己,後來跟孩子關係也變得比較好。

問:做父母親真的很難。

蘇家宏:我們都當過小孩,現在也體會當父母的難處。花時間跟孩子相處、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對待,例如父母可以用生動的反應去與年齡較小的孩子互動,他會覺得父母很有趣而願意和我們講話。其實只要找出方法就不難與孩子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問:孩子青春期有很多改變,有可能與父母不再是朋友的關係,父母要學會放手。每個孩子長大之後,特別是從青春期開始就有許多心事了,其實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請教樊雪春老師,如何突破孩子的心防,讓她們能夠對父母吐露心事?

踢花盆變踢足球

樊雪春:我認為對小小孩而言,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但是等孩子長大了,給予足夠的自尊則變得更重要。如果孩子覺得有從父母那邊獲得尊重,那孩子就會喜歡和父母在一起。

譬如我以前輔導過一個國中生,他把放在體育館外面的花盆一一踢下來,花盆都碎掉了,教官很生氣,要他的爸媽賠償,他就桀驁不馴回答:「怎樣?」,對此不以為然。我則是跟他說他的腳力很好,能去踢足球,他對我的說法感到詫異,反應不過來。

因為他會發現這是用不太一樣的方式在看這件事,這個差異就在尊重他的尊嚴,後來這個孩子真的加入足球隊,從他開始踢球後,花盆也沒有再被踢下來了,所以輔導小孩,特別是青春期後的孩子,要給他尊嚴。

就像小平姐與青少年們去看電影,他們就會和她分享很多事一樣,這樣的做法叫做陪伴;青少年還需要一樣東西就是尊嚴,以及愛,對於愛的需求每個人都不太一樣,需要被愛的方式也不同,要去瞭解這個孩子需要被愛的方式,有的可能是陪看電影、逛百貨公司、吃飯,或是一同做戶外運動如爬山,這與孩子的經驗有關,每個人希望被愛與愛人的方式也都滿獨特的。

問:小平老師如何看給予孩子自尊,用愛陪伴他們的方式?

父母別只關心成績

溫小平:有個重要前提是父母不能只和孩子談功課、談成績,太多青少年痛恨這樣的相處模式,尤其放學回家累得要命,一進門父母就問今天考試成績如何,不然就是吃飯時間筷子一伸出去就被問今天考試幾分,讓人連飯都吃不下去。

我認為父母可以找其他的話題和孩子談,比如投其所好,我就曾聽一個男孩子已經被女朋友甩了,回到家心情很鬱悶,但家人都不關心這件事,只關心他的成績,他就氣到說「難道要跳樓給你們看,你們才會去聽我說什麼嗎?」

這個狀況就是你講你的,父母親講他的,不然就是將他所重視的事牽涉到成績上,像是說「就是因為你成績考得差,女生才不會喜歡你。」這樣說就會有更不好的影響,所以父母可以想想有沒有其他能與孩子建立關係的話題。

在家辦派對拉近距離

我很感謝我媽媽當年願意開放家裡空間讓我帶同學來辦活動,像是我大學時如果跳舞就會被記警告,我媽知道這件事以後就讓我帶同學在家辦舞會,因為我住基隆,教官不可能到這麼遠的地方抓。

而且我媽還做了宵夜請我的同學吃,所以我同學每個都愛死我媽,更不用說我了,我也覺得我在同學面前很有面子。

若父母覺得孩子與自己有距離,不妨在家裡辦個生日派對,請孩子邀請他要好的同學,還可以準備一些精美的禮物讓孩子、朋友產生好感,也讓孩子覺得父母重視自己的朋友。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是,要去問孩子想要什麼方式的生日派對,說不定他是想吃漢堡,你卻偏要在家裡包水餃,所以在這些方面也要尊重孩子想法,想要在哪裡舉辦等等,我覺得這是可以實踐的方式。

問:父母要發揮創意,才能讓孩子與自己更加親近,必須借位思考、設身處地瞭解孩子感受,剛剛有一段很傳神的部分是孩子認為父母只關心自己的學業成績,除非孩子是學業優秀的學生,不然就會很容易想逃避父母。

請問蘇律師,父母是不是有諸多難為的地方,像是必須隨孩子長大的情況一階段一階段轉換自己的角色,一下做大人、小孩,一下又是做朋友?

和孩子分享生活困擾

蘇家宏:是,但父母也需要自己看重自己,當你不看重自己要討好小孩也滿難的,像是我母親參加家長會,雖然我們家並不有錢,當時住在很小的公寓,但我母親一定打扮得漂漂亮亮,表達她很重視孩子學校的活動。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有在看重他。有時也能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困擾,像我父親在工作上碰到什麼困難會與孩子分享,也會一起討論,也許這也是另一種尊重孩子的形式。

未必得把孩子捧上天,而是父母要看重自己的職分,讓孩子有自己被尊重的感覺最重要,例如有些時候對孩子示弱,表示看重孩子想法的部分,而我父親這樣的做法也讓我的生命有了更多不同的想法,他尊重我,所以我也尊重了其他的人。

樊雪春:我認為蘇律師把尊重孩子的部分詮釋得很好,有個理論叫PAC(Parent、Adult、Child),它的概念是當你做小孩時,你的小孩就會去做大人的角色。比如一起出去玩和小孩說:「我都不知道要怎麼規劃呢,你知道怎麼規劃嗎?」小孩能在這樣的位置當中成長,但若是你一直做大人幫孩子做決定,你的小孩就會一直做小孩,不知道怎麼負責,因為你只和他說念好書,什麼東西要怎麼做,不要交女朋友。

放手讓小孩處理問題

這就是因為你把他當小孩,所以他就會一直處在小孩的位置,所以蘇律師剛才講的父母示弱,就是父母可以當小孩,你的孩子就會變成大人,就像當你問說這個要怎麼規劃,他們就會去尋找答案了,可能找到答案還會嘲笑媽媽很笨,都不明白要怎樣規劃,這個時候你就是在促發他當一個大人,用這樣的關係幫助小孩成長。

PAC理論也是很好的溝通理論,能讓父母參考有時適當的對孩子示弱,學會說不知道,讓小孩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有比自己父母厲害的成就感,像是許多偉人的父母就是什麼都不會的,曾有個很有名的設計師分享說,小時候是媽媽拿一塊布詢問他怎麼剪,希望他幫個忙,他就上網查怎麼剪,剪好以後媽媽稱讚他怎麼剪得那麼好,兒子在當下能感受到自己真的很棒的感覺。

因為他幫了他的母親,孩子最大的尊嚴就是來自父母對他的感謝,當父母對孩子道謝時,孩子就會得到莫大的尊嚴。

給孩子一個驚喜派對

溫小平:剛才有提到父母能為孩子做的一些事,但年年都辦生日派對仍是不太可行的,久了就對他沒有吸引力了,也許能適時的給他不同的驚喜。

我記得有年我女兒大學轉系,情緒不是很好,後來我就找了她幾個好朋友,聯合給了她一個生日驚喜,從她進門開始不時有人從某處跳出來,甚至還有男生犧牲色相把上衣脫了,用衛生紙纏繞扮成木乃伊,大家躲在衣櫥或是某個地方跳出來就是要逗她開心,那次以後我女兒的心情就整個不一樣了。

我記得那麼多年來只有那次生日我花了特別多心思。有時父母為孩子做那一件事,孩子說不定永遠都會記在心底。

所有願意都出自愛

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繫就是愛,正因為愛他所以願意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也因為愛他而願意以他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更是因為愛才願意盡自己的力使孩子願意與自己交心,這並不是一次兩次就能達成的,若孩子還是與自己疏離,要如何將孩子的心挽回還要很多次的嘗試,最後請各位對此做些結論。

蘇家宏:除了尊重孩子以外,當孩子做錯事,也有許多繼續支持孩子的父母親,親子關係也都得到修復以及更加美好。

樊雪春:從愛、陪伴還有尊嚴這三種角度去想孩子需要什麼,雙方就會有更加順暢的關係。

溫小平:父母要成為孩子能求助的對象,當孩子遇到課業、交友甚至是戀愛問題時他願意告訴你,而不是自己找一些不正確的方法解決。

主持人:教養小孩把他們帶到上帝面前是很重要的,孩子會因為階段不同而有不同表現,唯有上帝賜與我們真正的愛,讓父母能超越自己,也讓孩子能真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