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興起 專家:速訂監督機制

林晏如 2017/09/25 18:58 點閱 16109 次
AI時代來臨,如何訂定AI管制法律,以及客觀評析、檢視與監督AI 都亟需各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photo by Google)
AI時代來臨,如何訂定AI管制法律,以及客觀評析、檢視與監督AI 都亟需各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photo by Google)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林晏如台北報導】AI人工智慧時代不是即將來臨,而是正正如火如荼地發展中。近年興起無人自動駕駛車,雖然帶來便利性,誰來對自動駕駛車事故賠償和負責,都是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專任教授劉靜怡說,「AI是現在各種產業文藝復興時刻的轉化力量。」AI應用在自動駕駛、醫療診斷、圖像辨識、資安、語音、金融分析預測、發明新藥等方面,不受限在特定的範疇和議題上。

發展AI是台灣未來30年的重要趨勢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科技部在AI領域有五大戰略:一、部建運算快的AI主機供學校和人工智慧產業使用,二、每年提撥十億在學校設立研究中心培育未來人才,三、研究出AI智慧機器人,四、開發AI智慧元件,好讓AI能推動到每個人身邊,五、舉辦總獎金高達2000萬的AI議題比賽,讓民眾集思廣益為AI發展提供創意。

當AI滲透到每個人身邊時,我們如何去面對?目前國際上對法律的訂定,或是民眾如何面對AI都尚無定論。陳良基盼望台灣可以透過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參與,在這些國際議題上首先探討出結論。

社會應建立對AI的客觀評析機制

目前各行業老闆可以判斷員工所交的成果是否正確,也知道如何修改。然而若是AI做錯了,老闆無法知曉錯誤的原因和解決方式。例如Alpha Go下載錯誤與否無人能夠判斷,因為AI的服務型態不似目前社會上各行業的運作模式。由於AI的這種不精確性,在社會上是否能被廣泛運用仍有疑慮。

劉靜怡表示,AI人工智慧做出成果的方法若沒辦法客觀評析、檢視與監督,其不透明會造成公平和民主兩個問題。比方說讓AI成為警察執行公權力,確保AI能夠肩負起公權力執行者應該負擔的責任和義務是重要課題。而由於AI是以演算法來運作,需注意AI製造者有可能創造出趨向自己的偏見,形成黑箱作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