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主教與福音派的詭異結盟 (20170806 天主教石板週刊)

邱慕天 2017/08/06 19:48 點閱 1151 次
http://www.thetablet.co.uk/UserFiles/images/coverstory/350x484/01%20Tablet%205%20Aug%2017.jpg
http://www.thetablet.co.uk/UserFiles/images/coverstory/350x484/01%20Tablet%205%20Aug%2017.jpg

《天主教石板週刊》The Tablet Magazine
美國天主教與福音派的詭異結盟

一如中國,義大利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Meglio un prossimo vicino che un lontano cugino)」;《聖經》也有句話說:「相近的鄰舍,強如遠方的弟兄。」(箴言27:10)在美國的天主教會,顯然歐洲和全球其他的地方的天主教只是遠親,美國新教福音派才是那個近鄰。但幾周前《大公文明》上一篇引起熱議的文章直指,美國新舊教之間是一種「仇恨的連結」,他們藏身在川普背後不斷仇外、仇伊斯蘭…。

在美國的早期歷史,清教徒和教皇派向來涇渭分明。拉美的天主教徒對福音派只有各種不信任;在中國,「羅馬」天主教對於基督教整體被逼迫的處境,是祝福卻也是詛咒;英國近來新舊教之間則確實開始凝聚共同的道德和政治基礎,但美國的這個現象卻是在兩個世代之前就開始了。

週刊作者在福音派重鎮、伊利諾州惠敦的一間浸信會長大,背誦聖經是家常便飯。「但是當我大學從惠敦學院畢業後,也就離開了這間教會。」惠敦有不少知名的校友,如大佈道家葛理翰、NLT譯本前身活義聖經(TLB)的譯者肯尼思‧泰勒、信仰有爭議的新約大學者巴特‧葉爾曼、布希總統高級顧問麥可‧格森,以及信仰同樣爭議的前任巨型牧師、現轉投歐普拉節目的羅伯‧貝爾。

作者最終成為天主教徒,但從來沒有完全切斷和福音派的關係。美國天主教在1960年代開始與福音派一起反墮胎;1979年福音派發起「道德多數派」運動時,他們開始透過學習透過組織、市場行銷等機制,來整合平台與擴大影響力。1980年代,操練禮拜、禱告、禁食、默想等「靈命塑造運動」興起,聖方濟、盧雲、默頓等天主教人物紅了起來;卻也有很多福音派適應不良,因為這些看起來太「天主教」而缺乏聖經明文的基礎。

1994年,在水門案後悔改的恰克‧寇森牧師與路德宗轉天主教的紐豪斯神父領銜下,一份「福音派天主教一起」(Evangelical and Catholic Together; ECT)聯署的文件推出了。此後多年各種靈修特會、策略聯盟風風火火地進行。自稱「福音派天主教徒」的副總統彭斯,就是這一代文化下的代表性人物。

如今,天主教文化的獨特性在美國已經不存在了。在美國說「基督教文化」這詞無疑讓人想到的就是福音派文化。它的公眾形象,是倡導個人主義、擁槍權、敬拜自由、質疑政治官僚,最後,可能還加上了「愛國主義」和「美國優先」。但這還是當初的天主教,或是那個很重視聖經真理的新教福音派嗎?

http://www.thetablet.co.uk/features/2/10786/the-ties-that-bind-is-there-unity-between-evangelicals-and-catholics-in-th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