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三劍客 有請科技解暑熱 (20170629 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17/07/03 10:02 點閱 1321 次
在氣候暖化下,面對熱浪是必然的,從產業界到民眾日常生活, 熱浪所帶來的衝擊都有嚴重影響。(photo by 本報資料照)
在氣候暖化下,面對熱浪是必然的,從產業界到民眾日常生活, 熱浪所帶來的衝擊都有嚴重影響。(photo by 本報資料照)

主持人:林意玲 ( 台灣醒報社長 )
與談人:汪中和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新興 (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記錄整理:蘇家瑩、施雅婷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 梅雨剛結束,現在毎天都面對30 度以上的高溫。以前到了夏天大約早上10 點開冷氣,現在則是早上7 點就要開冷氣讓室內降溫,晚上睡覺也一定要開冷氣。而室外的熱浪讓人吃不消,出門走不到幾分鐘就滿身大汗,相對的,對冷飲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多。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高溫的情況是難免,請兩位專家分析最近這一波高溫的本質為何?高溫造成了哪些現象?

對高溫準備不足

汪中和:梅雨衝擊剛結束, 我們馬上就面臨熱浪壓力,在氣候暖化下,面對熱浪是必然的,從產業界到民眾日常生活, 熱浪所帶來的衝擊都有嚴重影響,所以熱浪是我們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面對的。

最近《時代雜誌》一篇文章提到:「高溫熱浪已經開始改變了全球每個人的生活,我們卻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我認為它形容得很好,高溫熱浪到來是必然的,但我們對此的準備真的非常不足。

問:為何說我們沒有做準備?

汪中和:第一是我們對高溫熱浪的了解還不深刻,第二是我們對此的防備工作相當糟糕。以這次葡萄牙森林大火為例子,它是氣候暖化帶來的衝擊之一,夏天來得比以前更早、時間更長,熱浪不但來得早而且效果快、影響大。

這次大火是可怕的「黑天鵝」,起火的時間點在晚上,一道閃電造成了森林大火,可是它來得太快,快到無法想像,很多人看見森林大火自然會想逃命, 沒有想到這次逃命卻讓人步上死亡之途,在路上被大火吞噬。

這個不幸事件告訴我們:面對氣候暖化和高溫熱浪,我們過去都輕忽了,所以民眾在這方面的警覺性嚴重低落,政府的基礎建設也非常不足,以至於容易造成生命損傷,《時代雜誌》針對這個議題下標非常貼切,確實我們都沒有做好準備。

問:該從哪些方向著手準備?

應對用電增加

汪中和:基礎建設一定要改變,現在溫度這麼高、時間這麼長,勢必會需要使用空調,方能維持人體健康與生產,但維持好的空調需要穩定的電力,電力需求成長是將來一定得去面對的問題。

在台灣,只要溫度升高1 度, 用電就成長60 萬千瓦,等於是核能一廠一部主機的發電量。

從台灣過去尖峰用電來看,無論是在春天、秋天還是冬天,一天絕不超過3000 萬千瓦,但現在一天就超過3500 萬千瓦,一下子增加了500萬到600萬千瓦, 這樣的電力供應對一個國家來說壓力太大了。

政府若是因為電力供應不穩定,一旦停電沒了空調,對整個社會造成的衝擊與公共衛生造成的危害簡直無法想像。

問:請問賈博士,這波熱浪比起去年熱浪比較晚來是嗎?

賈新興:台灣2016 年梅雨季於6 月中左右結束,開啟了台灣進入高溫的腳步,這是台灣的氣候特性,一般是梅雨季結束後慢慢開啟高溫的模式,的確,今年來得比較晚,主要是因為有6 月2 日與6 月中兩波梅雨,所以我們是在6 月下旬才開始進入高溫的氣候。

熱島效應影響高溫

以台北的情形來看,相較於去年,它沒有那麼的熱,去年的熱除了氣候特性,還加上碰到聖嬰年結束的隔年,溫度會稍微暖一些有關。此外,造成高溫的機制其中之一是暖化,全球暖化會讓溫度越來越偏暖;另一方面則是都市化造成「熱島效應」,都市將許多綠地變成柏油路、操場等等,由於地表狀態被改變,加上都會區氣汽機車與冷氣的廢氣排放密集,都造成都市「熱島效應」加劇,高溫更加顯著。

從全球趨勢來看,百萬都市(Mega city) 增加,代表都市化增加,都市人口越來越多,導致都市更加都市化。

問:由於人口一定會集中,都市化的效應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寸土寸金建築也會增多,這種狀況下都市該如何應對熱浪?

土地規劃減低衝擊

賈新興:政策上能透過國土規劃,都市越集中面對的風險就會越大,聯合國的一些非政府組織(NGO) 為了氣候變遷的城市組織聯盟,從中能看見城市的慢性風險很多,如人口與失業率集中等等,加上全球暖化的熱浪,有些則屬於突發性、急性風險。

從長遠來看,如何透過好的整體規劃,如交通運輸、國土利用、衛星都市,規劃距離更加分散,集中並非沒有好處,但未來面對高溫熱浪衝擊與都市規劃不良的風險會增加,讓都市面對氣候變遷越來越脆弱,這是需要去重新思考的。

政府的前瞻計畫除了軌道運輸,是否也能透過都市未來發展如何做長遠規劃?這需要審慎思考而並非幾年一任就能實踐。

問:熱浪來得又快又猛,會一波比一波更嚴重且無法逆轉,而我們的基礎建設各方面都還沒有辦法因應這樣的熱浪,怎麼辦?

熱浪成長幅度很大

汪中和:是的,我相信嚴重程度無法逆轉,也無法回頭,若是在環境保育與節能減碳方面做得好,熱浪的成長會比較慢一些, 但也絕對不可能再降下來了,我們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熱浪成長的速度與嚴重性可以從台北都會區作為例子來看, 過去在1960 年代,一年當中能開冷氣,溫度超過35 度的日子約為10 天左右;現在如去年超過35 度的日子則超過77 天,這樣的成長幅度對社會造成極大衝擊。

問:熱到大家乾脆改行去賣冷氣了。

汪中和:賣冷氣也需要有電, 政府需要大大加強對電力壓力的維護管理能力,尤其溫度極高的一天用電量一下子就能突破4000 萬千瓦,請問到時工業生產與其他用電怎麼辦?這種狀況就需要政府努力去調配用電。

我記得巴黎以前有個相當極端的措施,由於空氣汙染嚴重,巴黎政府宣布三天不准開車但免費坐公車,北京也有同樣的情況, 不但宣布不能開私家車,所有工廠也規定全部停工,這也表示我們要對政策考量有優先順序,每一個民眾的生命才是最需要優先保障的,有生命也才有未來。

問:賈博士對此有何看法?

天氣型態影響高溫

賈新興:由於全球暖化與都市熱島效應造就了熱浪的大趨勢, 常聽到有三種天氣型態是造就台灣高溫天氣的「三劍客」:第一是「西南風」,西南風出現時高溫並非在大台北地區,而是在台東,所以過去幾天因為大環境吹西南風,西南風穿越山脈、氣流下沉,台東的焚風常常是出現在這時候,台灣最高高溫紀錄出現的地方就是台東,有40 多度左右,這也是因為西南風導致的焚風所造成的。

第二是「太平洋高壓」,當太平洋高壓勢力較強,壟罩在整個台灣時,也容易出現高溫,由於高壓是穩定下沉的空氣,所以雲都長不出來,沒有雲就連一滴水都滴不下來,所以非常悶熱。

第三比較特殊,是沒有靠近台灣,離我們有一段距離的「颱風」,颱風是低壓的上層空氣, 它會有下沉氣流,下沉氣流也會讓台灣出現高溫天氣。

所以全球暖化與都市熱島效應是大趨勢,無法逆轉,而以造成「高溫天氣三劍客」的尺度來看,西南風容易造成台灣東南部如台東大武焚風、太平洋高壓壟罩最容易出現高溫的地方是大台北地區、颱風的外圍下沉氣流則是以颱風的相對位置影響高溫地帶。

問:台灣的熱浪讓我們覺得熱得半死,但與全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還算小case,甚至有地方到達40 ~ 60 度,請賈博士與我們分析全球的熱浪狀況。

全球都會受影響

賈新興:以全球暖化來看,比較偏暖的地區幾乎與這一兩周出現高溫熱浪的地區吻合,例如北美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本來就是偏沙漠的地區,未來容易面對高溫乾旱的也會是這塊區域,又或者是美國加州,因為乾旱也容易導致缺水。

另一方面,雖然歐洲每年出現高溫熱浪的區塊不太一樣,例如2003 年在英國法國所出現的高溫熱浪,有些歐洲國家會分別出現這種高溫的情形,之前俄羅斯也有出現高溫熱浪的狀況,像在今年的南歐,如葡萄牙與西班牙, 有些區塊就容易如此。

而亞洲像中國也是每幾年發生,日本也出現過類似趨勢,能看出中高緯地區未來面對的高溫熱浪趨勢只會更加明顯。特別是南半球的澳洲,澳洲在北半球春天時也非常的熱,由此可知,似乎沒有地區能脫離熱浪魔手,這會是未來需要特別留意的氣候風險。

須防止氣候難民出現

汪中和:是的!熱浪所帶來的衝擊廣至每個國家與每位人民都能深刻體會,面對衝擊相當重要,最近剛過了一個「國際難民日」,時至今日全球難民已超過6500 萬人,聯合國難民總署提出:每三秒會增加一個難民,可能由於政治衝突與戰爭造成,而未來氣候變遷會產生更多氣候難民。

例如去年加拿大麥克暮瑞堡發生的森林野火,全城的人都往外逃,這就是一種氣候難民,又或是洪水災難發生,你就得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例如這次四川發生的大規模山崩土石流,這一旦發生家園就全毀了,若我們國家的建設與目標不把氣候變遷的衝擊考量在內,將來這樣氣候難民仍會不斷產生,國家所面對的災害衝擊也會越來越嚴重。

問:全世界都在面對這樣的熱浪,因應熱浪表現最好的是哪個國家?

事件牽涉層面廣

賈新興:熱浪牽涉的面相非常廣,災害面向多變,以至於仍未有國家能確實準備好,例如英國、德國有一兩年熱到鐵軌變形,在早期鋪柏油的材質較差, 夏天道路就會融化成軟狀,而現在則已經好多了,這是高溫對運輸業的影響,而電力可能是最可怕的一個問題。

另外還有農業,新聞也提到美國春麥因為高溫長得不好,所以非常多議題與高溫有關,這需要非常注意。

問:因應熱浪似乎需要一些硬體和時間,並非短時間能夠解決,同時需要政府和國際之間互相支援,先請汪老師幫我們分析。

基礎建設的重要

汪中和:面對這種情況,政府的基礎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以台灣來說,我們算是幸運的,有著完善的空調系統,不管是坐捷運或是搭公車都有空調,而其它國家就沒有這種福利。所以在防範高溫熱浪,我國的基礎建設, 像是商場的冷氣、公共交通的冷氣,其實相當不錯,也減緩我們這方面的傷害。

印度有13 億人口,然而能夠接觸到空調的恐怕不到3%,所以印度將來要面對的衝擊是沒有辦法想像的。雖然我國過去有這類的投資與建設,可是我認為還是不夠,我國的電力供應的壓力也很大,所以政府在能源的配置及穩定、整個智慧系統建設等方面,一定要做好。

社區也需戒備

在能源方面,我建議除了集中、大規模、大尺度的中央式以外,社區這種型式也非常重要, 一旦沒有重要的空調,如醫院, 就必須緊急發電,可是高溫的時候,就不只是醫院了,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因此在社區一定要有一個緊急能源供應中心。而在地震或是颱風發生、必須離開時,這些地方就成了很好的避難處,這也是政府應該去努力推動的方向。

問:汪老師講到電力供應,馬上碰觸到敏感的議題。政府承諾會給我們一個非核家園,在非核的情況,穩定的電力供應能做到嗎?

汪中和:這個非常好的問題。政府規劃的天然氣若趕不上核電廠退位的話,政府一定要為此作出調整。非核家園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但它的時程、腳步需要有好的規劃,不可倉促。

高溫假的可行性

賈新興:是的!政府在災害防制法裡面,其實都考慮到地震、豪雨和颱風都有它們的災害性質。當有一些事件啟動以後, 就會按後面的過程來實施,比如說要不要發動疏散撤離等等,然而,高溫並沒有包括在裡頭,去年就有討論要不要放高溫假,戶外工作者在某一定的溫度應有怎麼樣的錯施,但目前這塊並沒有做後續的討論,這是個長期的問題,必須正視。

第二是汪老師剛剛提到社區裡的里民活動中心是個非常好的場域,另外,受到高溫的衝擊的人通常是長輩和慢性病患,因為對高溫抵抗力較差。當然在都會區都有冷氣,但在鄉下老人家沒有冷氣的話該怎麼辦,這是政府制定政策時需要思考的。

問:科技能解決產業的問題嗎?

科技幫忙解決危機

汪中和:我希望我們的產業能在抗高溫、防熱浪的研發上能夠再加把勁,我自己就很期待, 如果能研發出一種曬了太陽會更涼爽的帽子,這就非常好。又或是一種衣服太陽曬了以後自己會發電,透過發電系統,可以更涼爽。

如果車子的車身也可以因為太陽的照射,而產生電力,進而啟動空調系統,不僅省電又節能。所以我們的產業界應該往這個方向去發展,發揮它的創意。

而且其實我希望每個人都有個健康手錶,可以告訴我們的心跳、血壓、血糖、外面的溫度和我們自己的溫度和健康情況,不好的時候,它就會自己嗡嗡嗡響起來,我希望科技可以發展到這個程度。

賈新興:剛剛汪老師提到一點非常好。車子如果停在外面, 一進車子真的會熱得受不了,就會把冷氣直接開到最大,當我們離開時,若是能透過科技使車內熱空氣冷卻或排出,利用這樣的熱,看怎麼去使用它,這個商機應該很大。

所以從科技方面確實可以幫我們解決高溫的問題。還有一個炙熱下食品安全問題,也要特別留意。

主持人:沒錯,天氣一熱,食物很容易腐敗。我們今天談到的結論引發我們對未來的期待,希望科技能夠延長人類壽命,並增加適應氣候的能力,謝謝兩位專家,也謝謝聽眾朋友的收聽,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