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貝珠錢 扁、馬、蔡都曾套上身

蔡旻豪 2017/06/22 18:38 點閱 24790 次
貝珠錢是在所羅門群島流通的地方貨幣。(photo by 蔡旻豪/台灣醒報)
貝珠錢是在所羅門群島流通的地方貨幣。(photo by 蔡旻豪/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蔡旻豪台北報導】貝珠錢是流通於所羅門群島的地方貨幣,有別於市場上的流通貨幣,是少數用貝殼成串來交易的貨幣。所羅門群島的Langalanga人同時是我國友邦,貝珠錢也代表當地的文化特色,用於致贈外賓。因此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都曾將「錢套身上。」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22日舉辦「人類學家的錢包:貨幣的社會生活」特展開幕,內容除了展示各交易媒介外(煙草、鹽、鹿皮、金屬、貝),還包括主題式的介紹,如所羅門群島的貝珠錢。其中貝珠錢令人好奇的原因在於「它曾經是沒落失傳的貨幣,沒想到竟能在全球貨幣潮流下盛行於地方。」

「全球經濟的景氣洪流、國家貨幣的價值升貶,小島居民都難以置喙,經常處於經濟弱勢。」策展人郭佩宜整理後發現,貝珠錢之所以能在全球貨幣潮流下,還能作為地方貨幣屹立不搖的關鍵因素,在於所羅門群島族群曾經內戰,加上島內經濟條件蕭條,原先的所羅門元大幅貶值,貝珠錢在這些先天條件下,相較為保值,不受貨幣貶值影響。

新幾內亞的Tolai人於1990年開始要求地方政府承認貝珠錢的價值,起因於眼見國家貨幣市值「Kina」在貨幣市場中一路下滑,限縮當地人的財富以及購買力。2002年地方政府終於認可貝珠錢為官方貨幣,並成立一家銀行「Tabu Exchange Bank。」

「小小貨幣卻能抵抗全球貨幣。」Langalanga人透過製造貨幣,自詡為「中央銀行」,積極參與地方國家經濟。人口雖然只有數千,但不管是在經濟、政治或文化上皆具影響力。也是當地人對於文化得認同象徵,用於致贈於外賓上,身為我國邦交國,歷任總統均佩戴過貝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