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張嘉琦台北報導】「現在年輕人的痛苦來自於無法安居樂業。留下來的出不去,出去的回不來,在這裡的看不到明天,這是台灣的三空。」立法委員許毓仁呼籲,政府應當協助年輕人解決當前困境。低薪、失業、窮忙,該如何因應?國策會「為台青找出路」座談會建議,不僅企業要更願意培訓人才,政府也要鬆綁政策,青年創業家更是需要政府更多媒合。
青年失業率升高至12.6%
國家政策基金會12日舉辦「為台青找出路」座談會,與談人包括國政基金會召集人陳雄文、立法委員柯志恩和許毓仁、前政務委員蔡玉玲、國政會研究員黃心華,以及新創公司惟理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李維仁、Replace行動餐車創辦人張宇霆、議題製作所共同創辦人錢念群,共同檢討當前政府政策,為台灣青年找出路。
曾任勞動部長的陳雄文指出,低薪是國人認為當前最急於解決的問題。由於高齡少子化,未來勞動力供給勢必減少,失業問題自然不若低薪急迫。經過國政基金會整理,社會新鮮人起薪與基本工資已有所提升,但居各年齡層失業率最高的20至24歲者,自2005年至2015年期間卻是由10.3%升高至12.6%。
產學合作難實踐
針對台灣低薪失業問題,立法委員柯志恩指出,蔡政府的政策是以提升勞權、協助就業為主,同時透過實習以縮短產學落差,但以校內實習、深耕計畫來看,「問題卡在中小企業沒有耐心培訓年輕人,當前年輕人欠缺的正是一些空間和機會。」陳雄文則認為,高校擴張的結果使得大學生滿街跑,但大學所學如何應用與銜接是個大問題。
另一個問題在於政府願意用多少經費讓學生去企業界實習。以德國、挪威、瑞典這些國家來看,全國企業皆願意出大部分的培訓經費,將培養人才的經費當作內化成本,大家願意共同出這筆經費,就不會有人才跳槽使企業吃虧的問題。但陳雄文也承認,台灣企業規模太小,還沒辦法達到這個目標。
陳雄文說,若與鄰國日、韓相較,台、日、韓三國各年齡層失業率均以20至24歲者最高,但在東亞國家中只有台灣上升幅度最高。近年來日本的非典型就業佔據大約4成,就業機會增加,表面上看起來失業率下降,但卻是以派遣、外包、打工為多,「青貧」問題增加。反觀台灣,也同樣有相似的趨勢,令人憂心。
鼓勵青創法規須鬆綁
除了產學合作之外,蔡政府鼓勵青年創業。但針對青年創業潮,前政務委員蔡玉玲表示,台灣尚有許多法規需要鬆綁,也許應該回到「小政府思維」,以「負面表列」指出哪些事情不該管就好。對此,惟理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李維仁也認為,政府如果在法規方面有更多寬限,適時延續過去好的政策,就能讓新創企業能有更好的發展。
而蔡玉玲也提及,當今中大型產業非常缺乏跨領域人才,十分樂意與新興團隊對接。只是比較大的問題是兩代的溝通,上一代較強的企業資源如何與下一代做緊密連結非常重要。新創團隊雇用的員工都相當年輕,只是礙於資金不足,員工薪資不高,創始股東彼此的合作到後來多會產生一些問題。她說,「如果兩代可以共同合作,並且做好跨際間的溝通,就可以同時解決兩代的問題。」
青年創業家Replace行動餐車創辦人張宇霆則舉許多身邊朋友發展事業的例子,強調台灣年輕人並不軟弱。只是,縱使台灣很多年輕人都有很棒的夢想,若少了人幫忙,少了政府媒合,真的會走不下去,十分可惜。另外,議題製作所共同創辦人錢念群則以諷刺的角度來看,現在年輕人低薪環境,反而讓年輕人更敢放手追夢,反正損失的也不多了。但她也提醒,政府不該只是鼓勵年輕人創業,而是應該塑造一個環境,讓年輕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國際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