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蔡旻豪台北報導】12日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座談會「如何為年輕人找出路?」前政務委員蔡玉玲:「希望政府少管些。」立法委員柯志恩說,無法落實解決產業落差。立法委員許毓仁則表示,低薪、政策不當已造成所謂的「厭世代」。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說:「單靠政府無法解決低薪問題,年輕人應注重興趣和能力。」立法委員許毓仁對此回應,這是一種上位者的「舒適發言」,已和社會現實脫鉤。 現今年輕人所學不符企業期待落差造成失業,出來創業卻又遇法律政策面相問題讓創業者無所適從。
厭世代窘困
「厭世代」是對於一群80後在舒適環境中成長年輕人的界定。原先在學校所學專業知識,出來找工作卻不符企業「即戰力」的期待,造成失業問題。找到工作卻有甚至普遍低薪現象,對於自己沒信心,也無法組織家庭,在未來看不到方向,不悲觀也無法樂觀的一個世代。
「留下來出不去,出去回不來,中間看不到。」立委許毓仁表示,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政府僅提出些皮毛措施,無法實質改善年輕人就業問題。造成台灣所需專業人才往新加坡、上海、矽谷跑,留下來人的只能被動接受低薪。
政府法規政策未鬆綁
「希望政府少管些。」前政務委員蔡玉玲直指,政府政策的鬆綁視為關鍵,她近來著重在年輕創業這區塊,許多新創者希望政府少管些,有些該管、不該管應該拿捏尺度。
國政會研究員黃心華就說,政府到底鼓不鼓勵創新?當新創者創新又被檢舉,甚至許多好的政策在輪轉政權後直接停擺,讓創業者無所適從。
年輕創業代表-會計事務所負責人李維仁舉例,有朋友早些年新創公司在金華街的新創基地,當要開始運行有成效後,卻因政策因素決定不續租。
政府、企業、學校需媒合
「中小企業對於培訓是沒耐心的。」柯志恩表明企業沒時間去培養所需人才,而教授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很難給出企業和學生一個中介點。這是一整條產業鏈接出了問題,導致年輕人無法銜接上,往往只能從事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