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軌道建設 陳菊:國土應平衡

鄭羿菲 2017/04/17 13:08 點閱 21210 次
高雄市長陳菊認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讓國土長期不均衡的發展,有平均發展的機會,中南部縣市不能再空等。(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高雄市長陳菊認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讓國土長期不均衡的發展,有平均發展的機會,中南部縣市不能再空等。(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各地方首長為了爭取軌道前瞻建設計畫,紛紛打破藍綠壁壘,以「地區發展」為訴求,除了北基桃市長訴求軌道連接外,高雄市長陳菊、台東縣副縣長陳金虎也口徑一致,要求中央必須要平衡國土發展,不要頭重腳輕。成功大學交管系教授鄭永祥則說,「軌道建設在不同都會區有落差,納入觀光等產業一同規劃,畢竟後續還有營運養護的成本。」

地方首長打破藍綠

行政院3月推出以「特別預算」的方式,將「晚做不如早點做」的建設時程提前,期望一方面讓各地建設與政策接軌,一方面也創造工作機會與GDP,其中,軌道建設即將投入4241億元,佔整體前瞻建設計畫近半的規模,也成為各地方首長急欲爭取的項目,為了爭取中央認同,17日在立法院公聽會上,地方首長也打破藍綠陣營對立,紛紛以地區建設為訴求。

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公聽會上表達,「三環三線軌道建設是連結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總計900萬民眾的生活運輸所需。」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認為,「若能建成1小時的生活圈,便有效減緩台北市的人口壓力。」基隆市長林右昌附和,「北北基桃的連接,是大台北首都圈最重要的經濟與城市發展廊帶。」

北部已頭重腳輕

「前瞻計畫不應該是分大餅,而是給台灣國土能夠平均發展的機會。」陳菊持反對意見說,過去台灣的軌道資源已經集中在北部地區20年,雙北經費達到1.2兆元,政策過度集中雙北都會圈,可能無法舒緩首都圈人口及空間的壓力,太過頭重腳輕進而讓中南部城市失去發展潛力。

陳菊說,南部縣市共同訴求是,若能讓軌道建設帶給人口稠密區域方便,營運一段時間後再達到財務平衡,便是政府值得做的建設。她舉高雄捷運為例說,高雄捷運2008年開始通車,在陸續帶動了高雄地區的大眾運輸量後,直到去年才轉虧為盈,現在包括捷運及公車的運量都在陸續成長,「中南部地區已有長達40年沒得到國家資源的平衡分配,高雄市不能再空等10年。」

「軌道建設需要考慮台灣整體性發展,若只考量經濟效益,台東永遠只能等。」藍營執政的台東縣副縣長陳金虎也說,西部的軌道建設就像跑得快的左腳,需要讓東部縣市的右腳跟上速度才能跑馬拉松,不能只要有重大建設,就以經濟效益為前提,畢竟東部地區在人口等各項因素原本就先天不足,若再讓東部等待,城鄉差距必定會超過50年。

結合國土產業規劃

「確實軌道運輸的發展在東西之間、不同的都會區都有差距。」鄭永祥指出,像是台北地區1天就有200萬人次的搭乘量,而其他縣市則敬陪末座,所以軌道建設需要納入國土規劃、區域治理與都市發展作有效的整合,如鐵路沒有連結到觀光飯店附近,可能沒辦法引進更多觀光產業的效益。

鄭永祥說,軌道建設計畫除了有中央補助的預算外,不可忽視的還有地方政府能否負擔「大筆配合款」,且未來除了建設成本外,還有未來的維修、養護、營運等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