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過敏風險大 醫籲提高警覺

林亭妤 2017/04/05 12:03 點閱 20641 次
醫師表示,任何人用藥都可能會有過敏反應,若有可疑症狀宜儘速就醫。(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醫師表示,任何人用藥都可能會有過敏反應,若有可疑症狀宜儘速就醫。(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藥物過敏的6大早期症狀:疹、破、痛、紅、腫、燒,常被民眾誤認為是感冒症狀!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雯5日根據「藥物過敏認知民調」結果指出,民眾對於「破」的黏膜症狀認知仍不足,如:口腔、咽喉破皮等。食藥署提醒,任何人都可能對藥物產生過敏症狀,民眾只要使用藥物都須提高警覺。

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林瑞宜也說,沒有一種藥物是沒有副作用或完全不會造成過敏的,「連食物(如:維他命B)都會產生特定過敏族群了,何況是藥物?」如民眾用藥後身體不適,務必儘速就醫,以免變成嚴重不良反應。

食藥署5日召開「藥物過敏有迷思早期症狀認知要加強」記者會,陳文雯指出,在藥害救濟給付案的前5大藥物不良反應中,第一名是「皮膚及皮下組織疾患」,約占7成,其餘包括肝膽疾患、免疫系統疾患、血液及淋巴系統疾患、神經系統疾患。

「常引起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3大可疑藥品種類為:抗癲癇藥品、降尿酸藥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林瑞宜表示,降尿酸、抗癲癇藥品可能在服用後較長一段時間才發生藥品不良反應,但根據藥物過敏認知民調結果顯示,仍有7成民眾誤以為藥物過敏只可能會在用藥後立即發生,而缺乏用藥期間都可能發生的觀念。

陳文雯提醒,部分藥物過敏反應可能在24小時內發生,也有部分過敏反應延遲到2~3個月才發生,且過敏也可能會在皮膚薄的地方如:口腔、咽喉、會陰、泌尿道等部位發生破皮,但民眾對此認知不足;除了皮膚不良反應外,民眾若用藥後發生心悸、呼吸困難、不明原因的疲倦、噁心、黃疸、茶色尿等症狀,都可能是嚴重不良反應前兆,應儘速就醫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