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將晚做、該做的建設計畫,拉前到現在以特別預算做,刺激景氣GDP只是副產品。」行政院長林全23日在行政院記者會上多次強調,若完全剔除民間進來投資產生的效益,8年建設計畫後,可累積GDP規模約9759億元。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受訪時則認為,「政府未來能舉債空間僅為1兆元,政府應留更多財政空間才能應付災變。」
特別預算提前做建設
行政院如火如荼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欲提振台灣經濟成長率(GDP),政府編列了8年8824.9億元(每年約1000多億元的特別預算)的銀彈瞄準水環境、綠能、數位、軌道、城鄉等建設,連日來各部會分別解釋各項建設細項內容後,林全以其財政背景,親自向各界解說規劃與效益預估,林全23日在行政院記者會幽默地說:「我現在是林老師,不是林院長了。」
林全隨即在2個小時多的記者會上指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最主要的是「晚做的提前做」,也就是盤點台灣所需的各項基礎建設,未來需要動工執行的計畫,現在提前加強執行,而所謂的GDP是附加價值,不是主要的內容。他強調,「民眾想看GDP等效益,行政院也有運算,但提出的是最保守的只有政府投資8800億元,排除民間投資、金融風暴等變化因素。」
GDP保守成長2.4%
「在GDP的實質規模,8年可累積約9759億元。(也就是投資8800億元,獲得9759億元效益)」林全說,不過不能解釋為每年平均GDP增加1219億元,畢竟有些產業需要4年以上的時間才可能有爆發性地成長,如風電產業,從風場評估、港口建設等都需要時間,相反地太陽能產業民間已發展的差不多,政府只需要投資243億元就有不錯的收益。
林全指出,沒有前瞻計畫的GDP是106年1.9%成長到113年的2.1%,而有前瞻計畫則會在113年成長到2.4%,「而GDP的成長也帶動中央政府總稅收從106年收1.53兆元,成長到113年稅收1.84兆元。」他說,在財政上將維持現有負債占GDP比34.6%不增加,甚至有可能減到32%,每年平均總預算加上特別預算仍受公債法舉債15%的限制。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願景,也是讓外國各產業的企業看見政府有發展該產業的決心。」林全樂觀預估,政府投入8824.9億元,將會帶動民間投資1.78兆元的投資。
立委憂財政緊湊
但立委曾銘宗受訪時表示,政府計畫舉債8824.9億元投資基礎建設,但卻沒有經過審慎評估,台灣現階段應將財源集中在處理缺水、電、工、土地等面向,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且台灣未來能夠舉債的額度只有1兆元,在莫拉克風災善後就舉債1200億元、921大地震的善後也舉債1千億元,而台灣又易發生天災,「政府應預留更多財政舉債的空間來應對,一下舉債8800億元會讓政府財政十分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