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泮池不續任聲明 學者:不夠磊落

莊舒羽 2017/03/19 19:13 點閱 25497 次
學者19日受訪時指出,楊泮池在校務會議上並未直接請辭,是否想為「慰留」做伏筆?(photo by pixabay)
學者19日受訪時指出,楊泮池在校務會議上並未直接請辭,是否想為「慰留」做伏筆?(photo by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莊舒羽綜合報導】台大校長楊泮池18日在校務會議上宣布,待6月任期屆滿後,不再續任校長職位,引起學界譁然。然而,「不續任」能與學術倫理的「負責任」畫上等號嗎?中山大學教授周逸衡指出,最光明磊落的方法,是立即辭職。另一位台大資深教授受訪時也說,如何選擇去留,是凸顯自我學術倫理的高度,無需將最終責任交由校務會議決定。

想獲名正言順支持

楊泮池的不續任聲明全文中提及,他的續任案是校務會議代表在去年5月28日通過的,這是大學自治的核心部分,「現在不續任的請求,也應該徵得校務會議的同意,」他說。但前台大校務會議代表季瑋珠指出,組織規程中並未規定要校務會議同意,校長宣佈不續任後,便可直接進入「新任校長遴選事務。」她質疑此聲明文有「慰留」的伏筆,相當可議。

中山大學教授周逸衡也惋惜地說,如果楊泮池在校務會議上直接請辭,還可算是「遲來的正義,」以示負責,但若僅是向校務會議說不續任,還要另外開會來投票留任與否,這不像是負責任,而是想讓續任校長這件事「獲得名正言順的內部支持。」

狹義定義自己角色

楊泮池堅持自己在列名共同作者的論文中,「絕對沒有違反學術倫理的情事,也不知道有實驗室發生問題。」表明在整個調查過程之外,有盡到迴避利益的責任。問及是否為行政責任下台?楊泮池沒有正面回答,僅強調,不續任是為了不讓台大繼續受到誤解與攻擊,同時為了台灣學術界的和諧著想。

對此,周逸衡表示,以純粹有沒有違反學術倫理來看,可待科技部、教育部調查後釐清,但現在「是關於身為校長的角色,」論文造假的研究團隊是楊泮池認可的團隊,在申請科技部講座時,是以台大公文發出去申請,需經由校長蓋章,某種程度上是替論文做背書。

「怎麼事發後仍侷限在狹義的有沒有作假、有沒有事前知情上面打轉,」周逸衡批,權與責2者之間無法分開,台灣學術倫理審查是一回事,但身為台大校長替研究團隊背書獲獎,最後卻展現一個受害者、不知情的姿態,可說是模糊是非、完全失去校長的風骨,實在非常「難看」!

自我道德約束力不足

一位台大資深教授表示,楊泮池身為最高學府的校長,在學術上的位置比其他掛名教授更具影響力,觀察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前國防部長楊念祖也都曾涉及論文造假案,當事發時,他們毫不遲疑立即請辭下台,日後調查還其清白的途中,他們也不曾出來喊冤。反觀楊泮池,4個月後才表態「不續任」,還要等校務會議決定,顯見道德約束的自我期許不足。

台大校務會議18日的結論是,有關校長表達不續任的相關問題,待教育部、科技部針對論文案複審報告出爐後的2週內,最遲4月中旬召開臨時校務會議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