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川普時代 第四權如何生存? (20170306 國家)

邱慕天 2017/03/06 18:02 點閱 1393 次

《國家》 The Nation
白宮對新聞界的惡毒攻擊,以及記者們經常膽怯的反應,這個時代的主流媒體實在找不到一個財務獨立興旺的辦法,動輒面臨斷炊。所謂的直播經濟、現場活動、虛擬現實的報導做法,也未能真正促進收益。

本期《國家》雜誌與哥大新聞評論合作,以4篇文章組成的專題為「川普時代的媒體」尋找方面。首篇文章探討「嚴肅媒體的商業模式」指出「『免費』並不是一套可行的商業模式」,因為透過「廣告點擊」的微薄收入,絕不足以支持認真的新聞社所需開支。因此Mashable和Medium 都只能撙節規模,而《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則在努力耕耘付費用戶之後漸有起色,一些科技或政治類的專業媒體(The Information、Politico、 Axios)也都能抓到核心訂戶買單。

媒體貴族 vs. 媒體文盲

然而《國家》指出,這將把世界重新帶回「信息貧富差距」的時代:有能力、有意願付費的,將得到優質的媒體內容;而無法付費或貪圖免費者,就只能浸泡在劣質或聳動訊息充斥的農場資訊海中。這現象其實是很反民主的:如專營華府內線情報的Axios聲稱,其目標是收費一年1萬美金。這讓那些進行政治遊說的資本家覺得是划算交易,媒體卻出賣了公共利益;而接受免費資訊污染的大眾,則反過來給了民粹政客瞞天過海、愚弄他們的空間。

同業協作

對於從業的記者來說,「訊息合作」則正在成為趨勢。過去同線路的記者常為著搶獨家彼此防範,但2016年揭發川普最出風頭的一名《華郵》記者卻反而是藉著時常公開自己的採訪日誌、誇讚競業者,廣結善緣而完成更多優質深入報導的。如〈巴拿馬文件〉這樣的合作業界模式將會愈來愈多。

公益資助

第三個趨勢,則是媒體慈善基金會的資助。基本上目前的大媒體背後都有財團力量。但以維吉尼亞大學所在的城鎮為例,當地仕紳曾在2005年間因為地方議題缺乏新聞監督,而合資成立了非營利組織支持當地的《每日進步報》,供應該報6成的地方新聞。

中立退散

第四個趨勢:「立場新聞」將愈來愈多。當《紐時》在頭版形容川普為「騙子」、自我粉碎中立神話的同時,新成立的布萊巴特(Breitbart)也已成了數位界的福斯新聞。事實證明了,有著清晰的立場取向,媒體更能將讀者轉為願意付費的忠實粉絲。

媒體人就是媒體品牌

第五個趨勢:「媒體人成為自媒體品牌」。與上一個趨勢相連的,是這次大選證明了,人們不相信媒體品牌,反而相信有頭有臉的個別新聞人凸顯自我立場風格的專欄、評析、爆料、特稿。

最後,是媒體是否要出現在所有的社交媒體平台、出現在現場活動與潛在讀者互動的挑戰中。對於這些是否能幫助媒體的商業運作,新聞界沒有共識。
https://www.thenation.com/issue/march-20-2017-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