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庭章指出,2成病人在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後會引起消化道潰瘍。(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3/542/big/%E5%9C%96%E8%AA%AA%EF%BC%9A%E5%8C%97%E5%B8%82%E8%81%AF%E9%86%AB%E4%BB%81%E6%84%9B%E9%99%A2%E5%8D%80%E6%B6%88%E5%8C%96%E5%85%A7%E7%A7%91%E4%B8%BB%E6%B2%BB%E9%86%AB%E5%B8%AB%E9%BB%83%E5%BA%AD%E7%AB%A09%E6%97%A5%E6%8C%87%E5%87%BA%EF%BC%8C2%E6%88%90%E7%97%85%E4%BA%BA%E5%9C%A8%E6%9C%8D%E7%94%A8%E9%9D%9E%E9%A1%9E%E5%9B%BA%E9%86%87%E9%A1%9E%E6%B6%88%E7%82%8E%E6%AD%A2%E7%97%9B%E8%97%A5%E5%BE%8C%E6%9C%83%E5%BC%95%E8%B5%B7%E6%B6%88%E5%8C%96%E9%81%93%E6%BD%B0%E7%98%8D%E3%80%82%EF%BC%88photo_by_%E6%9E%97%E4%BA%AD%E5%A6%A4%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E4%B8%8A%E7%A8%BF.jpg?1486633271)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因不明原因出血、腹痛、腹瀉等,可能是強力止痛藥吃太多,造成胃腸潰瘍引起的。北市聯醫消化內科醫師黃庭章9日指出,老人、慢性病患、有潰瘍史等族群,更容易在服用止痛藥後引起潰瘍。台大內科部醫師曾屏輝受訪時提醒,關節炎、牙痛等止痛藥藥效強,民眾盡量不要自行去藥局購買。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屬於強力止痛藥,若未經醫師處方而自行胡亂服用,恐造成消化道潰瘍,進一步引起貧血、腹瀉等症狀。一名67歲婦人因為關節疼痛,長期到藥局自行買止痛藥吃,最近1年多因為不明的貧血症狀反覆就醫住院,最後才在小腸鏡檢查中發現小腸迴腸段有多處環狀潰瘍。
長者、慢性病患需注意
「像關節炎、牙痛等服用的止痛藥劑量若過高,很容易引起出血潰瘍,」台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曾屏輝9日受訪時解釋說,因為這些強力止痛藥物會抑制保護胃壁的胃液分泌,常合併多種藥物使用的老人家、長期服用類固醇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或是黏膜變脆弱的糖尿病慢性病患等,若止痛藥服用劑量控制不佳,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潰瘍。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庭章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該病患的缺鐵性貧血就是因為止痛藥吃太多,導致小腸多處潰瘍而引起的。他說,台灣有約25.6%的門診病患會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且2成民眾在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時會產生消化道潰瘍,嚴重者還會合併出血或穿孔併發症。
停藥、補充營養治療
「因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造成的消化道潰瘍以胃、十二指腸居多,但也會造成小腸和大腸的潰瘍。」黃庭章表示,潰瘍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停用止痛藥、補充營養,等待小腸黏膜再生復原,該病患在經過衛教和點滴舒液後,血紅素就慢慢恢復,未再貧血。
曾屏輝說,心血管科的醫師在開阿斯匹靈止痛藥物時,都會依每個病人的病況開立恰當藥劑量,但如果民眾是自行去藥局購買,便很容易服用過量而引起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