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休惹爭議 企業:成本不只加班費

鄭羿菲 2017/01/16 22:20 點閱 15512 次
行政院長林全認為漲價是假議題,但每年賺進台灣8成外匯的中小企業卻指出,政府看不見中小企業的需求與實際情況。(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行政院長林全認為漲價是假議題,但每年賺進台灣8成外匯的中小企業卻指出,政府看不見中小企業的需求與實際情況。(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蔡政府頒訂「一例一休」政策後,引起社會動盪不休,「成本不是只有加班費,若員工不願加班,整條生產線就得延後交貨,甚至被取消千萬元國際訂單。」台南一位工具機業者16日受訪時連連搖頭表示,政府立意良好沒錯,但根本沒顧慮到中小企業。另一位水處理設備濾材清洗的中小企業業者也說,「除了增加人力成本外,包括業務員、總經理與老闆都得回公司打卡下班,無形增加了管理成本。」

中小企業很哀怨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說,「勞基法修法造成物價上漲是個『假議題』,但一直有人在起鬨。」一位得過許多參展獎項的工具機業者16日受訪時感嘆,「怎麼會是假議題?是國家政策看不到中小企業啦!」他說,林全不是業界出身,做決策理想性非常高,但沒考慮到一套衣服要全部人穿是不可能的。

前述工具機業者進一步解釋,台灣資源少,中小企業一定得往國際銷售,而國際客人不會管你是否一例一休,他們要的就是速度、速度、速度,在沒有可「彈性調整工時」的情況下,員工可以喊不想加班,但只要一個零件沒到,「原本2個多月就能研製完成的機器,就得再延後1至2個禮拜,整個工廠的成本就得增加,甚至被取消千萬元國際訂單,成本不是只有人力運用上的加班費而已!」

「中小企業為了對外發展,得自己主動參加各國機器『展覽』,但政府補助非常少,大陸可以補助一半,台灣只補助1到2萬元。」前述工具機業者嘆道,像是該公司到德國參展,10多位員工加上機具運送就得花上近500萬元,但政府只補助2萬元。他擺一擺手,再一次無奈地感嘆,「國家政策看不到中小企業啦!」

立修政策倉促、僵化

另一位水處理設備濾材清洗的業者受訪時說,政府希望藉一例一休提升企業經爭力非常好,但這也逼得來不及調整的中小企業只好「退出」業界,整套政策訂得太快、實施得太過倉促,政府12月頒訂法案、1月上路、7月就要加強勞檢裁罰,試問哪一家中小企業能及時調整過來,政府若要推動,必須制定今年完成哪些項目、明年達成哪些目標、後年怎麼完善落實的方案。

「僵化的一例一休政策,已經成為擾民的源頭了。」前述水處理設備濾材清洗的業者嘆道,公司的業務員都是看業績領薪,現在公司為了怕檢查不符勞基法而被罰,也只能強令在外跑業務的業務員回來打卡下班,還包括老闆、總經理都要,原本能透過勞資雙方達成的默契已被完全破壞了,政府認為可以網路打卡,但這些設備或軟硬體還不是都得由企業支出?他指出,「政策讓中小企業吸收成本、壓縮獲利,員工還有調薪空間嗎? 」

明確規範還要時間

「勞動部應與各地勞動局多做溝通。」民進黨團書記長劉世芳受訪時呼籲,針對不同產業、公司與工廠的相關細節要明確規範清楚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才會有3到6個月的宣導期跟輔導期,修法的美意就是要降低勞工工時過長所造成的困擾,以確保勞動權益。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則在日前接受電台節目《蔻蔻早餐》專訪時提到,一例一休的立法過程非常倉促,應該多給一些時間跟業界溝通,去了解不同業界、不同的工作型態與需求,而當初他任行政院長時,給勞基法修正的彈性很多,業界大部分可接受,「現在木已成舟,政府只能多聽業界意見,過陣子看是否能用行政命令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