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經費遭壟斷 我學閥風氣重

林亭妤 2017/01/04 17:48 點閱 21302 次
多名學者4日在記者會上指出,生醫化學界的掛名風氣已經敗壞很久了。(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多名學者4日在記者會上指出,生醫化學界的掛名風氣已經敗壞很久了。(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國家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卻傳生醫化學術界形成了掛名學閥!台大化學系教授劉廣定轉述2名從事生醫化學研究的學者指出,想使用特定儀器或空間,研究論文就必須掛上某學術大老的名字才行。東吳名譽教授劉源俊4日也表示,掛名陋習一直存在於學術界,這樣的學者不應該擔任要職。

台大教授郭明良論文造假風波引發社會輿論撻伐,但台大校友、東吳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劉源俊4日在記者會上指出,生醫化學界的學術風氣「敗壞」已久,但由於經費、資源被這些大老占領,導致生醫研究界學者多只敢在背後默默提供資料,很少人願意具名公開抨擊。

劉源俊解釋這些年來學術風氣敗壞的原因,包括:注重SCI(科學引文索引)、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賽引事」,被其他文獻大量引用者,就是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由院士擔任大學校長;國家型大計畫掌握在少數人身上,許多人甚至擔任學術主管,「這些人不從事研究卻能掛名,藉地位騙取金錢與勢力。」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也感嘆說,錢、財、色都在裡頭,生醫化學界裡掛名行為很普遍,運氣不好的人被抓到,運氣好的人就會一路扶搖直上,甚至當上校長、中研院院士,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與聲望。

周祝瑛還自嘲地鞠躬道歉表示,教改論壇日前曾呼籲公部門應主動介入,仿效美國聯邦的做法,追回研究經費作為懲處,但公部門在這次論文造假風波後,卻是陸續要求欲申請國家經費的計畫主持人,一律須先參加6小時的學術倫理課程,「方向錯誤了,讓一堆無辜的人多上倫理課,但真正的掛名、造假風氣等並沒有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