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學東南亞語? 僅2%學生認同

莊舒羽 2016/12/07 19:49 點閱 18369 次
金車文教基金會7日發表「2016地球村公民–國際觀問調查」結果。(photo by 莊舒羽/台灣醒報)
金車文教基金會7日發表「2016地球村公民–國際觀問調查」結果。(photo by 莊舒羽/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莊舒羽台北報導】政府強打新南向政策,但竟然僅有2%的青少年有興趣學習東南亞語;當談到「國際觀」,也只會想到日韓美及中國大陸。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表示,政府可以加強東南亞歷史文化的媒體傳播,例如透過電影、小說、戲劇,讓閱聽眾融入東南亞國家的文化情境。

金車文教基金會7日發表「2016地球村公民-國際觀問調查」結果,為呼應新南向政策,今年在「學生認為需增強的語言」題目中加入東南亞語,居然僅2%的青少年認為需要學習東南亞語。 調查亦發現,在青少年眼中,日本最友善、中國貿易及美國國防對台灣最重要。足見我國青少年對邦交國的認知日益降低。

國際交流融入校園

調查顯示,青少年的國際知識81.6%來自媒體。對此,劉必榮教授表示,台灣媒體的國際中心已經不多,青少年還依賴媒體獲取國際新聞知識,「那不就等於沒知識了!」他也強調,儘管網路知識氾濫,但不一定真實,閱聽眾應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劉必榮說,教師應將國際教育融入課堂,讓更多國際觀念融在生活當中。他舉例,學校可以利用國際交流活動,像日文系的茶道學習,就可擴展為全校性的活動,或者多舉辦英語講授課程,也可吸引國外學生到課堂上課,促進交流,培養學生勇於說外語的膽識。

學習語言動機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四年級同學王曼妃分享,大三時期申請至上海交換生並打工實習,餐廳的主管問起她,如果曼妃有認識的人會英文也會日文,可介紹他至上海面試,起薪兩萬人民幣。當她與同學分享此訊息時,同學也紛紛表示他們的學習慾望及興趣。

金車的調查也發現,六成青少年因害怕語言能力不足,而無法擔任全民外交,從曼妃的分享中,了解到青少年學習語言需要有動機及對未來的期盼,才能促使他們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