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瑪斯曼在美故居 德政府搶救買下

林佳楠 2016/11/20 17:09 點閱 11300 次
湯瑪斯・曼與家人在洛杉磯故居前合影。(photo by 德國之聲)
湯瑪斯・曼與家人在洛杉磯故居前合影。(photo by 德國之聲)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綜合報導】已故德國作家湯瑪斯・曼二戰期間在美國西岸洛杉磯的故居,一度將被拆除拍賣, 經過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在內的3千名藝文界人士連署搶救,終獲德國政府同意出面買下,預計在2 年內改建為大西洋兩岸藝文人士交流的場所。

據英國《衛報》報導,德國外交部長史坦麥爾表示,「許多德國人曾在此為了國家更好的未來、更開放的社會以及守護大西洋兩岸的共同價值一起努力。」他強調,會以同樣的精神重建湯瑪斯・曼的故居,預計在2年內可完成。

湯瑪斯・曼是經典作家

曾寫下《魔山》、《魂斷威尼斯》等經典小說的湯瑪斯・曼,是歐洲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33年,58歲的他與家人一起逃離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一家人曾到過瑞士,後來才轉往美國,最後在洛杉磯「太平洋帕利塞德」別墅區定居,在那棟由戴維森所設計的5人房屋子裡度過10幾年歲月。

湯瑪斯・曼經常招待許多從歐洲逃到美國的流亡藝術家,如德國劇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和布魯諾・法蘭克等,已故美國女作家蘇珊・桑塔格也曾登門拜訪。1947年,只有14歲的她和同學一起到這位大文豪的家中喝茶,後來她將這段經歷寫成文章,投到美國《紐約客》雜誌上。

故居意義重大

初見湯瑪斯・曼的桑塔格對他豐富的藏書印象深刻,她曾回憶他的藏書佔滿兩大面牆。她也提及,「可以和湯瑪斯・曼待在同一個屋簷下真是令人興奮⋯⋯,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私人圖書室,從中我聽到了充滿誘惑的呼喚。」

1952年,湯瑪斯・曼因感到美國自由主義將受到麥卡錫打壓,一家人又回到了歐洲。3年後,湯瑪斯・曼被確診患了血栓,在瑞士蘇黎世的醫院中因動脈硬化症逝世,享壽80歲。

今年8月,湯瑪斯・曼故居曾面臨被廉價拍賣的命運,當時紐約批評家艾力克斯・羅斯曾說:「這座故居不只是一位大文豪的家,它還代表美國歷史中那段令人憂懼的時期。它也讓從納粹政權逃出來的政治難民,感到似曾相識。」